【南方日報】冬種馬鈴薯,種薯問題怎麼破?這五方聯手提出解決方案
廣東冬種馬鈴薯種業“北薯南運”等難題有望徹底解決。1月26日,韶關市農業農村局、北大荒薯業集團有限公司、乳源瑤族自治縣政府、必威betways 作物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五家單位在韶關簽訂冬種馬鈴薯育繁推一體化建設項目框架協議,共同探索建立冬種馬鈴薯種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服務平台,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冬種馬鈴薯霧培種薯繁育中心。
韶關乳源種植的“黑金剛”品種馬鈴薯種薯
馬鈴薯是我國第四大主糧作物,廣東的冬種馬鈴薯麵積約80萬畝,而華南冬作區可以發展冬種馬鈴薯的麵積約2億畝,潛力巨大。然而,華南區域冬種馬鈴薯種薯全部來自北方繁育基地,運輸距離長,損耗大,成本高,廣東自主知識產權品種少,種薯“北薯南運”等成為廣東冬種馬鈴薯的“卡脖子”難題。
位於乳源的冬季馬鈴薯繁育試驗基地
為解決上述難題,連年來,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利用乳源獨特的自然生態條件,開展的新品種培育、種薯繁育等工作已獲得成功。“我們還陸續在粵東粵西馬鈴薯主產區開展適應性評價工作,篩選了十餘個苗頭品種。同時,基於前期品種試驗情況,表明在乳源大橋鎮開展雜交育種研究工作,開展雜交馬鈴薯製種技術研究及製種是完全可行的。”省農科院作物所馬鈴薯研究室主任李小波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項目合作引入了央地多方力量。其中,北大荒薯業集團作為全國最大的馬鈴薯產業集團,還將在馬鈴薯二產方麵持續發力。該集團副總經理李明安透露,本次合作計劃通過3—5年時間,培育5—8個加工型、適用型、營養型和飼用型馬鈴薯品種,有望改善廣東冬種馬鈴薯品種單一等問題。
省農科院作物所的馬鈴薯耐寒試驗大棚
此外,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等機構還將聯合開展馬鈴薯種薯卡脖子技術攻關,建立馬鈴薯原原種霧化栽培體係,開展雜交馬鈴薯種子製種技術研發,形成“南北結合+央企地方協作”的鄉村振興合力。“項目落地後,年產值有望達到15億元,帶動超1萬戶農戶增產增收,成為韶關現代農業的全新增長點。”韶關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葉洪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