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17年菠蘿專家老搭檔下地傳種植技術 | 徐聞菠蘿日記②
早上八點半不到,前一天剛參加完徐聞菠蘿營銷座談會的劉傳和就上了謝盛良的車,往菠蘿地裏奔。
劉傳和是必威betways 果樹研究所副研究員,謝盛良是徐聞縣水果蔬菜研究所專家。他們倆是一對近二十年的老搭檔了。
他們今天也是帶著任務出行:去必威betways 的三個菠蘿優質高效種植示範基地,考察菠蘿種植情況。
車內播放著90年代流行金曲,曲調流動,謝盛良開著車,劉傳和在副駕駛,就和17年前他們第一次見麵一模一樣。
劉傳和掰著手指頭算:“2005年,大概7月份,研究生剛畢業。老專家安排要從徐聞拉一批菠蘿苗回廣州種植,我當時請了一輛貨車,從廣州到徐聞開了整整12個小時。”
說到這裏,劉傳和指了指謝盛良,“我當時在縣政府招待所,這家夥一聽我來了,二話沒說開車直接把我拉到菠蘿地!”
17年過去了,還是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但對劉傳和來說,時光流轉的痕跡並不很清晰,用他的話來說,是因為“做菠蘿這行,幾十年如一日”。
菠蘿成熟一次大約要16個月,培育一個好的菠蘿品種更需要幾十年。一代代菠蘿育種人的接續努力,才有現在必威betways 果樹研究所選育的菠蘿新品種:粵脆、粵彤、粵甜、粵利、粵引澳卡等。
劉傳和說,粵脆、粵彤、粵甜、粵利、粵引澳卡等新品種在種植上與傳統主栽品種沒有很大的區別,粵脆、粵甜屬於有刺的雜交種,催花比較容易、品質好,粵彤、粵引澳卡的反季節催花整齊度相對巴厘會低一點。除去種苗的成本外,其他種植成本與巴厘的種植成本相當。
上午9點16分,他們到達了第一個點——曲界鎮新安村菠蘿產業技術提升項目基地。劉傳和跳下車就往地裏奔。
這批去年9月13日左右種下的菠蘿目前長勢喜人,放眼望去一片濃綠,在經過一次次低溫後3300棵左右的菠蘿幾乎無一發黃。
謝盛良(左)和劉傳和(右)下地指導菠蘿種植。
“不好看的、太小的、品質不好的,都不能要。兩斤左右的果最佳。”劉傳和蹲下身比畫著,說粵甜菠蘿選育花了很長時間。
徐聞菠蘿種植麵積大,新品種種苗需求量大,畝植3000多株甚至更多。種苗不足,尤其是自主選育的優良新品種種苗供應不足,就會一定程度上限製新品種的推廣進度。
“正在做集約化的育苗工廠,要加大菠蘿新品種的苗木繁育,擴大組培育苗的應用,降低種苗成本。”劉傳和已經做好了下一步的計劃。
9點50分,謝盛良又把劉傳和拉到曲界鎮友好農場十二隊。太陽此時已經爬了上來,曬得大家身上暖暖的,昨日的冷風與雨絲全然消失。
友好農場十二隊500畝菠蘿茁壯成長。
但劉傳和也沒有掉以輕心,他馬上想到,廣州、中山等地目前溫度不如徐聞,一定要做好防寒措施。“廣州、中山那邊我每年在講課時都會告訴農戶12月25日前後把防寒工作做完,元宵節之後撤掉防寒網。”
劉傳和說,通過對照實驗,發現做了防寒措施的菠蘿比未做的,葉片平均多了3-5片。
“我在汕尾也有合作示範基地。這些年送了一批批的菠蘿新品種苗給汕尾的果農,再支持他們一些肥。有些人靠種菠蘿買車了。”談到這件事,劉傳和止不住地驕傲。
11點40分,日近竿頭,氣溫回升。在和安鎮瓏騰公司菠蘿標準化種植示範園建設項目基地,徐聞縣瓏騰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葉青紅已經等候多時了。
他這兒一共800畝地。往裏走,有兩小塊地實在很引人注目:左邊,菠蘿葉青綠,健康飽滿;右邊,菠蘿葉發黃,葉頂端幹枯變色。
“1223”模式種植下的菠蘿。
傳統種植模式下的菠蘿。
“左邊是按廣東省農科院指導的‘12(2)3’模式種植的;右邊是按傳統管理辦法種植的。”葉青紅說。
看著看著,廣州市南沙派駐和安鎮工作隊也來到了現場。小隊中不乏南沙資產集團的負責人、中國農業銀行金融助理、商務局駐點同事等等,為幫助果農,幫扶企業,他們也關注起了徐聞菠蘿。
見大家都對“12(2)3”模式比較感興趣,劉傳和站在田裏直接講了起來:“1是指一次性施肥種植技術;2是指防寒和防曬技術;3是三減技術,即減種植密度、減化肥、減植物生長調節劑。”
田間小分隊探討菠蘿種植技術。
劉傳和解釋,通過建立菠蘿新品種種植示範基地,能有效實現菠蘿新品種在我國菠蘿產區應用推廣。在各示範基地因地製宜製定“基地建設實施方案”,進行“品種、產期布局”,製定具體的優質高效種植技術方案,規範果園管理,引導菠蘿種植戶與企業實行一次性施肥種植、三減種植,提高菠蘿果實品質。通過實施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起到“示範一基地,帶動一片區”的推廣效果。
目前,徐聞部分農戶還依賴傳統菠蘿種植管理技術。因此,增強種植管理技術推廣,提升菠蘿的品質,任重而道遠。
葉青紅是前年開始與劉傳和合作的。有了好品種、新技術,他的種植規模提升了,菠蘿的品質也上去了,今年他還準備把加工廠給做起來。
葉青紅的加工廠將在這裏建成。
劉傳和很高興,連連對駐鎮工作隊說,葉老板有情懷有實力也有決心,希望工作隊能多支持,把冷庫和加工廠給做起來,助力和安菠蘿產業健康發展。“和安鎮也要有案例,有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