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推動公共服務普惠共享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奮進新征程,我們正加快邁向共同富裕。肩負著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使命任務,廣東不斷強化責任擔當,努力在實現共同富裕上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從即日起,南方日報推出“問道共富路”欄目,連線在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邀請相關專家,為廣東加快推動共同富裕建言獻策,敬請垂注。
當前,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報告、預算報告對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促進鄉村全麵振興,提出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等多方麵務實舉措。廣東如何用足用好這些政策利好,加快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南方日報記者連線在京參會的廣東團代表和農村研究專家談認識、說體會、提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湛江市遂溪縣河頭鎮吾良村黨支部書記劉小權:
整合財政涉農資金 加快發展鄉村產業
南方日報:這些年,村裏有哪些變化?
劉小權:過去一年,村裏各項事業發展腳步不斷加快。我們村以前的路隻有土路肩,行車不方便。現在道路寬敞硬化了,卡車能開進來拉走村裏的甘蔗和紅薯。我們縣因為種甘蔗被稱為“中國第一甜縣”,但以前甘蔗品種相對落後。引種之後,現在甘蔗的產量和甜度都提高了。村裏組織了各種技能培訓班,婦女還能獲得婦女創業免息貸款,村民成了技能人才,口袋也越來越鼓,這些變化多虧了國家和省裏的好政策。
南方日報:在你看來,農村發展還存在哪些短板?
劉小權: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目前一些鄉村在產業發展中麵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首先是缺乏產業項目支撐,集體經濟收益有限。
另外,盡管有國家資金的支持,但不少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整合不到位,投入方式也比較粗放。在引進資源方麵,有些村由於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路難走還缺電,導致一些社會資本投資意願低。
南方日報:您對此有什麼建議?
劉小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不少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舉措,其中就提出要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加快發展鄉村產業。
我認為要在兩個方麵去補齊鄉村產業發展資金短缺的短板。首先要活用好現有資金。地方政府要把中央、省市各級各類財政涉農資金都整合起來,設立支持集體經濟發展的項目基金,扶持有發展潛力的產業項目,做到專款專用。要把資金用於鼓勵本地農業龍頭企業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大科技創新和品牌創建,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市場占有率,從而提升鄉村產業發展的內生活力。
其次,要進一步拓展資金來源,提高農村金融投入的多樣性,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我建議,國家可以設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基金,引入市場化專業運作模式,並篩選“白名單”企業,為他們擴大經營規模創新發展提供支持。
南方日報:您對共同富裕有著怎樣的期待?
劉小權:在我心中,共同富裕就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備,道路四通八達。村民出行方便,“村貨”儲運方便,農業的“科技味”也越來越濃。村裏不僅要產值,也要“顏值”,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農民的口袋也越來越鼓,幹勁十足。大家對於鄉村發展的信任和期待越來越足,更多的人才紮根鄉村,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有感染力、帶動力、服務力的工作隊伍。
全國人大代表、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寨崗鎮山聯村黨總支書記何桂芳:
破解山區“交通難” 打通鄉村“致富路”
南方日報:這些年的廣東鄉村振興發展帶給您什麼感受?
何桂芳:連南瑤族自治縣是一個山美水美的小縣城,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們山聯村道路拓寬、房子幹淨整潔、公共設施進一步完善,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好。
我們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旅遊產業,打造特色旅遊項目。村民們的收入顯著提高,生活變好了,積極性越來越高,開始主動摸索致富發家的新路子,比如開民宿、養蜜蜂。越來越多村民走上務工、創業的道路,勤勞致富的觀念深入人心。
南方日報:當前廣東實現鄉村全麵振興,您認為需要克服哪些短板?
何桂芳:交通問題是製約廣東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大短板,路通才能民富。特別是清遠北部地區一些鄉鎮,距離省會城市較遠,交通成為發展的主要瓶頸。如果企業進不來,優質農產品出不去,這個地方的生態優勢、少數民族地區優勢就得不到發揮。
南方日報:對此您有什麼建議?
何桂芳:推進城鄉協調發展,關鍵要解決交通問題。高鐵是清遠北部沿線少數民族地區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不少群眾心中都有一個“高鐵夢”。我一直在呼籲、推動破解城鄉交通難題。其中,廣清永高鐵項目讓我念念不忘,已連續關注6年。如今,這一項目已列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縣裏老百姓都期盼項目盡早開工並取得實質性進展。
另外,偏遠山區不少縣道、村道是石子路,急彎多坡度大,不利於農副產品運輸。我建議拓寬、升級改造農村道路,降低運輸成本,也給居民出行帶來便利。
南方日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您最關注哪些推進共同富裕的舉措?
何桂芳: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用於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等方麵,讓人倍感振奮。尤其是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大幅增加,為多年來最大的增幅,增強了我們走向共同富裕的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強調,省級財政要加大對市縣的支持,務必使其基層落實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動力。今年,我們基層幹部群眾將更有底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讓更多村民過上好日子。
廣東農村研究院副院長萬忠:
建議完善城鄉人才雙向交流機製
南方日報:廣東在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方麵有哪些成效,麵臨哪些挑戰?
萬忠:近年來,廣東在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麵取得明顯成效。農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土地製度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城鄉要素配置日趨優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
但也要看到,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城鄉要素流動仍不夠順暢,現行農村土地製度對城鄉一體化構成製約。此外,由於曆史欠賬較多,廣東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水準仍明顯落後於城市,農村基礎設施質效離居民越來越高的需求還有一定距離。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萬忠:關鍵是要加快推動城鄉公共服務的普惠共享。
一是要均衡配置城鄉教育資源。建立統籌規劃、統一選拔的鄉村教師補充機製,全麵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等。
二是加快城鄉醫療衛生聯動發展。推行基層衛生人才“縣管鄉用”製度,鼓勵縣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建立縣域醫共體,鼓勵城市大醫院與縣級醫院建立對口幫扶、巡回醫療和遠程醫療機製,適當調整城鄉醫療衛生財政投入比例。
三是建立互惠共享社會保障製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製度、醫療保險製度以及社會兜底保障體係。推動政府、企業以及個人共同承擔養老責任,重點提高農村居民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
同時,還要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市或縣域為整體統籌規劃城鄉基礎設施,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將城鄉基礎設施項目一體化開發建設。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可以切切實實提升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要帶動農民主動地參與其中,讓農民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探索建立和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製。
南方日報: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建設鄉村的人才。對此您有何建議?
萬忠:首先,政府應加大對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完善人才雙向交流製度和政策。廣東可著力推動實行珠三角與粵東粵西粵北,城鎮與鄉村之間的人才交流,通過製定實施科學的人才引進和管理製度,為崗位的合理輪換提供支撐。
其次,還可以通過教育培訓、團隊競賽等方式,為鄉村人才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台,讓鄉村人才穩得住、留得下。此外,還要搭建適合鄉村人才發展的工作平台、科研平台,優化人才工作、研究和生活條件,合理運用激勵機製,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
南方日報:您對廣東推進共同富裕有怎樣的期待?
萬忠:近年來,廣東在城鄉協調發展工作中積累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做法。在我看來,其中一些具體做法能為全國邁向共同富裕提供借鑒。其一,省財政重點支持建設粵東粵西粵北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從產品、功能產業園到產業集群不斷推進,這種模式在全國具有創新和探索意義,值得複製推廣。其二,近年來,廣東推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東廣清接合片區建設,在交通、產業、營商環境“三個一體化”等方麵積極探索,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上取得很好經驗,對全國也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