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帶動農戶年增收超億元的海豐油占米,是怎麼“煉”成的?
不到20天,汕尾市海豐縣赤坑鎮社美村種糧大戶黃文加就可以收割早稻。正值雨季,曬穀十分棘手,但黃文加頗為從容。“稻穀烘幹十分方便,可以交給專業的公司,收費也比較合理。”他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
農民享受便利、專業的社會化服務,是海豐縣推進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建設,實現聯農帶農的縮影。“產業園的創建,將企業和農戶、地方產業發展緊密連接起來,形成穩固的利益共同體,農民增收有途徑、有後勁。”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日公布的《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22年全麵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把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產業園於2020年獲批為廣東省第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截至2022年5月,園區總投入20555.46萬元,提高了當地水稻育種、機械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等方麵的水平,夯實糧食安全的基礎。
種好做強種業“芯片”,優種聯農帶農
“以前種田像賭博。”61歲的黃文加流轉耕地約700畝種植水稻。憶及曾經買到劣質種苗的經曆,他仍表現出無奈。最慘淡的時候,單造畝產不足500斤。“產量不高,種糧大戶隻能虧本。”他補充。
劣種“橫行”,挫傷農戶種糧的信心。一粒種子,連著“國之大者”,關係糧食安全主動權。如何打好種業翻身仗?
“種業良莠不齊,盡管海豐油占米種植曆史悠久,但是名氣不大。”鄉賢農科專家陳建偉評價。現年61歲的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陳建偉是海豐縣海城鎮人。產業園落地後,他被海豐縣農業農村局引進回鄉,參與成立廣東省農科院海豐油占米產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主持品種選育工作。
中心成立後,陳建偉和團隊引入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培育優質種苗,並在基地研發培育,篩選出抗性、豐產性較好的種子,提供給農業企業和農戶種植。
在縣一級成立水稻育種基地,從全省來看相對罕見。陳建偉解釋,“在縣裏開展育種工作,培育的種子更符合當地水土,可以及時更新品種,可持續性更強”。
據了解,中心引進和培育出香雪絲苗、蓮香絲苗(象牙航香)、19香、南晶香占、中隆絲苗等優良品種,有力做強“海豐油占米”種業“芯片”,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孵化10項以上。
育出的良種如何推廣?作為產業園牽頭實施主體,汕尾市豐隆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隆公司”)進行探索。豐隆公司顧問吳文清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企業獲取中心研發的優質種子,並在試驗田試種,提純出高產、抗性好的種子。之後,企業與有意向合作的農民、種糧大戶簽訂協議,把種子分發給他們種植,再收購稻穀。
黃文加是豐隆公司的“老主顧”,也是良種推廣後的受益者。他說,使用了良種後,產糧有保障,單造畝產穩定在1000斤。
農民種出達標的稻穀後,豐隆公司收購加工。根據協議,發放種子的成本,以1斤種子換1斤濕稻穀的方式等量置換。稻穀的收購價,高於市場價,“每噸稻穀農戶可多賺200元”。目前,企業的推廣良種,已經涵蓋全縣7個鄉鎮、1個農場。
收購價高於市場,成本如何回收?吳文清表示,優質種子,獲得優質稻穀的概率更大,有利於企業發展“高端米”,獲利空間更大。
豐隆公司推廣良種、聯農帶農,實際上是對工商資本大麵積流轉耕地的突破。“為什麼公司不大麵積流轉耕地?”吳文清解釋,由於土地碎片化,農民有較深的“土地情結”,企業向農民流轉土地成本高且難度大。“發放良種,既回避流轉成本高、難度大的問題,也能完成聯農帶農的任務。”
收好撬動社會資本,財政投入加持
再過不久,便要收割早稻了。連日來夏雷陣陣,雨水不斷。往常收稻穀碰上雷雨天,黃文加十分忐忑。“沒出太陽,怎麼曬穀?隻能看著稻穀發芽爛掉。”即便天晴,由於缺專業的烘幹設備,他隻能在村道曬穀,或把濕穀攤在幹布上吸幹水分。“現在不怕雨天收割了,有公司幫忙烘幹後收購。”
糧食加工能力不強,損耗率高,曾令企業“頭疼”。“減損增效,就是保住企業的命根子。”吳文清說,加工涉及烘幹、原糧儲備、稻穀加工、成品糧儲存等多環節。過往加工方式粗放,糧食損耗高。“以一天加工80噸稻穀為例,損耗率高於5%,意味著有4000公斤成品米變成米碎或米糠,收購價每斤不到1元。正常的成品糧單價至少3元,企業損失極大。”他補充。
產業園落地後,如何打通加工環節的“堵點”?
豐隆米業的糧食加工基地,機器轟鳴;貫穿六層樓的全自動生產線令人眼前一亮。“現在企業投入了兩條全自動生產線的建設,糧食加工、包裝環節減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加工更加精準,糧食損耗率,由以往的5%,降至2%。”吳文清介紹。
機械化設備投入大手筆,自動化生產跑出“加速度”,對資金鏈提出高要求。吳文清表示,在加工設施方麵,企業投入約2000萬元,而財政補助約882萬元。他算了一筆賬,如果機械化建設的成本由企業一力承擔,企業至少要5年才能實現。在財政資金的加持下,不到2年便實現了全自動化加工。“現在我們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他滿懷信心說。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除了加工,產業園打通育秧、種植、播種、田間管理、收割等社會化服務環節的“堵點”。對此,廣東中榮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榮公司”)負責人郭芳榮深有體會。
中榮公司是產業園的實施主體,主要從事稻田統防統治這一環節。過去,由於收費頗高,約120元/畝,農戶較少采用。產業園投入運營後,政府按50元/畝補貼價格,降低飛防的成本,如今企業向農民收費約70元/畝。
降本提效,成果明顯。“采用霧化噴藥的方式防治病蟲害,藥量減少,更加環保和安全。”郭芳榮說,在全縣的飛防麵積,由最初幾千畝,擴大到超十萬畝。
海豐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省市縣三級財政資金保障和撬動社會資本,海豐縣完善了現代化烘幹加工、社會化服務、數字信息化農業等功能板塊,企業裝備和加工產能進一步提升,帶動農戶實現增產增收。
海豐縣農業農村局5月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產業園省級財政資金使用5000萬元,縣級財政統籌和企業自籌資金已投入15555.46萬元。省級財政補助資金與撬動地方統籌資金和社會資本投資比例達1:3.11。
賣好多重營銷助力,好米進入灣區
每到秋季,海豐稻田畫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亮麗風景。一望無際的農田裏,顏色不一的秧苗星羅棋布,繪製成精美的畫卷,吸引村民和遊客駐足觀看。
農產品不僅要種好,更要賣好。5月公布的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對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係,促進農業高質高效提出未來的發展方向。要求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壯大鄉村旅遊、都市農業、數字農業等新業態。
“利用稻田畫吸引遊客,以及直播帶貨、電商零售、活動展會的形式,促進產銷對接,提升品牌知名度。”海豐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在品牌培育方麵,海豐縣通過精心組織開展第二屆海豐油占米暨農業產業(扶貧)發展大會、直播帶貨、78畝規模稻田畫創意設計、模特稻田藝術表演活動、製作產業園宣傳片、短視頻、投放廣告等多元化形式,不斷提高“海豐油占米”品牌知名度。“現在海豐油占米,已經銷售到深圳、惠州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
品牌打造和營銷方式的革新,也“倒逼”海豐油占米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吳文清介紹,在銷售方麵,公司投入電商渠道和線下門店相結合的方式。公司通過線上銷售數據和消費者測評反饋,了解市場偏好,從而優化生產端。
海豐縣農業農村局出示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海豐油占米”市場每公斤售價提升4元,農民種植絲苗米每畝增收300多元。“以全縣40萬畝種植麵積計算,農民年增收總額在1.2億元以上。”海豐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