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掛果累累遭受暴雨重創,翁源三華李怎麼辦?
今年“龍舟水”較常年偏多6成,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最大的一場洪水。6月13-21日,全省出現了持續性暴雨到大暴雨,15個區縣發生特大暴雨過程,89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北江幹流、連江等均出現超百年一遇洪峰流量。
韶關、清遠等地洪澇災害嚴重,受強降雨影響,韶關市9個縣(市、區)、78個鎮(街)不同程度受災。其中,翁源縣大麵積果樹被水淹沒,尤其是已經掛果累累的3萬多畝三華李,目前幾近失收,損失慘重。
三華李被淹,對外尋求加工補救
6月份以來,在翁源見到太陽的次數屈指可數。所有農戶都在等,等這場雨停,等洪水退去就可以開始搶救自己的作物,等太陽出來讓所有的病蟲害都“瑟瑟發抖”。
但雨一直沒有停。
采收期遭遇連續降雨,三華李的收成和品質都會大打折扣,鮮果很難銷售出去。翁源縣果農想著自救,琢磨將三華李做成加工製品,但翁源縣本地並沒有深加工企業。怎麼辦?
翁源三華李因災落果裂果。
翁源三華李因災落果裂果。
6月21日,翁源縣有果農將全縣受災情況反映給南方農村報社,期望可以找到三華李果品深加工企業,待雨水退去便采摘果子進行加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損失。
南方農村報社立即響應,分別聯係了省內幾家果品加工及果酒加工企業。對於翁源果農的求助,茂名元春酒業負責人李雪萍表示,元春酒業每年都有釀造三華李酒,每年三華李的消耗量在100噸左右,本次也會盡全力幫助翁源縣果農渡過難關。
對接就緒後,但翁源果農反映,今年三華李還沒完全成熟時便遭遇了暴雨,目前果樹都還泡在水裏,沒果可收。
據了解,全縣3萬多畝三華李,按照15元/斤來算,損失幾乎達10億。
而在同時,6月23日,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了多支防汛救災複產輕騎兵隊伍,趕赴災區。廣東農技輕騎兵隊伍是按照產業技術需求,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召集科研院所專家,組建的各類產業技術農技服務的團隊組成,今年初統一打出“輕騎兵”的稱號,靈活、快速響應。
輕騎兵指導,鄉土專家送技到戶
23日下午,由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曾艾蘭牽頭,包括廣東省農科院果樹所研究員董濤、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研究員何裕誌等專家組成的輕騎兵隊伍,抵達了翁源縣。
輕騎兵團隊到達現場發現,三華李等果樹遭受重創。被水淹過的三華李樹根係嚴重受損,葉片已經開始萎焉。未被水淹的三華李樹情況也不容樂觀,持續的強降雨導致裂果90%以上,全縣3萬多畝三華李幾近失收。
輕騎兵隊伍調查三華李受災情況。
輕騎兵隊伍調查三華李受災情況。
輕騎兵隊伍調查三華李受災情況。
翁源縣龍仙鎮三華村村民毛筆家裏種植了500畝三華李,今年是毛筆種植三華李的第4年,也是她們家三華李第1年掛果,卻幾乎沒果可收,4年的心血打了水漂。“我家每年肥料、農藥、人工這些投入都有50多萬元,因為這場雨,現在沒完全熟的果子全都裂在樹上,熟了的果子都已經爛了。”毛筆十分無奈。
毛筆還說,她同村的另一位三華李種植戶也種植了100畝三華李,往年至少能收入30多萬元,今年隻賣出了5000元,連農資、人工成本都沒辦法收回來。
陳足花也是翁源縣眾多三華李種植戶中的其中一個,她們家種了70多棵三華李,每年能帶來近8萬元的收入,這是一大家子一年的生活支出來源,而今年的暴雨,讓所有收入都化為了泡影。
翁源縣像毛筆、陳足花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麵對情緒低落的種植戶們,農技服務輕騎兵、廣東省農科院果樹所研究員董濤能做的便是盡快分析受災情況,抓緊一切機會找到救災複產突破口,做好災後複產技術幫扶工作。
針對翁源縣三華李受災情況,董濤總結了“扶樹培土、清溝排漬、洗果洗葉、噴藥防病、土壤注藥、看樹修剪”六點技術建議,果樹露根、傷根要及時扶正、培土保護根係,及時清理疏通排水溝渠避免果園積水造成果樹死根、爛根,在雨停水退時清水噴洗果實和枝葉上殘留的汙漬,重點防治的炭疽病和漬水傷害引起的各種生理性病害,樹葉黃化脫落嚴重的植株可用生根水或生根粉兌水注入根部土壤區25公分處,修剪要在樹體恢複生長後進行。
(輕騎兵專家指導三華李防汛救災複產工作,時長共1分42秒)
據了解,暴雨來襲,翁源縣人民政府便已經緊急成立了以縣委書記高忠為組長的救災複產應急組,調集鄉土專家進行信息統計、物資分配、組織賠付等救災安排。翁源縣農業生產加工行業協會會長鄭桂林表示,“前期,我們完成了力所能及的工作,輕騎兵隊伍來了之後,帶來了最剛需的救災技術,專家們告訴我們怎麼排水、怎麼洗葉、怎麼噴藥防病等等。”
輕騎兵專家指導三華李防汛救災複產工作。
輕騎兵和鄉土專家無縫對接,指導翁源縣三華李的防汛救災複產工作。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曾艾蘭介紹,本次救災實施的是“科技專家+鄉土專家+農戶”農業技術指導模式,由廣東省農技推廣中心召集包括農戶、種植專業戶、翁源縣農業生產加工行業協會成員組成的鄉土專家,科技專家指導當地鄉土專家,再由鄉土專家來落實“最後一公裏”,每個村分配2名鄉土專家,挨家挨戶指導三華李種植戶救災減損。
團結抗危難,培樹勢就是樹信心
這次的防汛救災之行,曾艾蘭感觸頗深,在自然災害麵前,大家力量顯得那麼渺小。“我們作為技術部門,更應該主動推廣有關技術措施,讓每一位種植戶都知悉。”
曾艾蘭提到“災前防災”的想法。他說,翁源三華李、九仙桃等經濟效益可觀的果樹,生長關鍵期都要經曆“龍舟水”的考驗,經過今年的考驗,如果明年能搶回一定的損失,也是勉強“及格”。未來,要考慮通過科學創新,從各方麵減少類似“事故”的發生,一方麵調整栽培模式,提前上市,避開“龍舟水”。另一方麵學習福建經驗,搞矮化避雨設施栽培。
往年的翁源三華李。
往年的翁源三華李。
記者了解到,趁近日天氣晴好,三華李種植戶已經開始按照專家指導的技術進行災後止損行動。截至目前,在鄉土專家的帶領下,種植戶已經完成了兩輪三華李果樹的“搶救”工作,將被水泡過但不嚴重的果樹及時進行清溝排漬、洗果洗葉、噴藥防病等工作,將露根、傷根的果樹扶正、培土,保護根係減少損傷。
“大部分果樹半年內可以恢複樹勢,除此之外,全縣還有500多棵倒伏過於嚴重、雨水浸泡過久無法恢複的果樹,已經及時拔除,避免滋生病蟲害。”鄭桂林表示,經此一戰,雖然百年一遇的暴雨給翁源縣三華李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在輕騎兵隊伍、鄉土專家隊伍的技術支持指導下,種植戶積極配合下,上下齊心,翁源縣三華李產業一定會跨過這個“坎”。
翁源作為“中國三華李之鄉”,已有500多年的生產曆史。翁源三華李品種很多,以雞麻李和大蜜李風味最佳,其果大皮薄核小,肉厚爽脆化渣,甜中帶酸,既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也是廣東省“名特優新”水果和十大優稀水果之一,號稱“嶺南果王”。“今年的三華李已經失收,在省市政府、專家的關懷下,翁源三華李產業人不能氣餒,明年6月,待漫山遍野的三華李成熟了,一定會再邀請全國人民吃三華李!”鄭桂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