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政科結對共建,賦能廣東種業振興!
7月的廣州,稻田飄香。廣東省農作物現代種業產業園區(下稱“種業產業園”)的水稻已是片片金黃,處處透著豐收的喜悅。
7月6日,必威betways 水稻研究所(下稱“水稻所”)黨委與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活動,以“聚力育種創新,賦能種業振興”為主題,通過舉行種業創新交流會、觀摩野生稻及優質稻種植情況,體驗水稻新品種收割與測產,把黨建工作與種業創新工作有機融合,助力廣東種業振興行動。
活動現場。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劉中國,必威betways 水稻所黨委書記肖昕,種業管理處副處長劉凱、副處長鍾婉霞、四級調研員司徒誌謀,必威betways 水稻研究所所長何秀英、首席專家王豐研究員、廣東省農科院黨群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吳壽遷等出席活動。種業管理處黨支部成員、水稻所黨委委員、資源室及育種研究室負責人參加了活動。劉中國處長主持活動。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劉中國
必威betways 水稻所黨委書記肖昕
育種創新深入交流,助力種業振興再取新成效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種業振興,將種源安全提升到了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廣東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麵部署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推進種業振興,水稻所是重要的科研力量。種業創新交流會上,何秀英向大家介紹了水稻所發展曆史、育種團隊力量、育種創新科研平台、水稻種質資源收集保存以及育種創新等情況。
必威betways 水稻研究所所長何秀英
一直以來,水稻所是廣東水稻育種創新的重要力量。何秀英介紹,在矮化育種基礎上,水稻所繼承和發揚了老一輩育種家優良傳統,在優質稻育種、雜交稻育種和超級稻育種方麵取得很好成效,迄今,育成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品種1200個(次),水稻品種審定數位居全國科研單位首位。
其中,水稻所迄今主持和參與育成的超級稻品種24個(次),育成推廣麵積超1000萬畝的大品種36個。
此外,依托水稻所的國家種質廣州野生稻圃收集保存了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野生稻資源5000多份;並建有廣東省水稻種質資源庫,保存栽培稻資源近20000份,為我省水稻育種創新奠定了堅實的材料基礎。
“水稻所的育種創新成績,得益於種業管理處領導一直以來在科技創新等方麵,給予的全方位支持和指導。”肖昕表示,接下來,水稻所將繼續致力於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不忘初心,勇立潮頭,在種業振興行動中再創新成效、展現新作為。
劉中國表示,廣東水稻所要發揮自身科研力量和種質資源保存能力,提前謀劃,做好建設省水稻種質資源數據庫的準備,為廣東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助力種業振興貢獻力量。
觀摩種業產業園,助力種業成果轉化
在推進種業振興行動中,種業產業園已成為種業成果轉化的重要抓手。去年12月,廣東省農作物現代種業產業園成功入圍2021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成為首個農作物種業產業園。今天的結對共建活動所在地——白雲試驗基地,便是產業園建設的核心區。
廣東省農作物現代種業產業園
活動現場,何秀英向大家介紹了園區水稻種植情況,分享了十幾個優質稻的品種特點。水稻遺傳資源研究室主任李晨向大家介紹了國家種質廣州野生稻圃建設情況及水稻資源保存情況。參會人員一同參與了水稻新品種收割、測產活動。
現場觀摩。
體驗水稻收割。
劉中國在觀摩中表示,希望水稻所發揮種業功能性產業園核心技術、產業融合和示範推廣功能,為推進種業成果轉化,助力廣東種業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據了解,產業園建設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積極發揮和充分利用水稻所等各實施主體在種業科技創新與產業支撐優勢,優化提升種業核心關鍵技術、延長現代種業產業鏈、構建現代種業支撐平台、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孵化等,最終實現“服務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服務全省現代種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