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標所“農產品安全風險監控”研究團隊形成農產品中汙染物檢測及評價技術的創新與服務模式
院“十四五”新興學科團隊——“農產品安全風險監控”研究團隊在前期重金屬和農藥汙染風險評估的研究基礎上(Wang et al.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Chemistry, 2017, 65, 8992-8998; Wang et al.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 2021, 170, 113683,二者均為SCI大類一區,IF分別為5.279、5.645),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院學科團隊項目及院優秀博士項目資助下,利用自身平台優勢,開展新汙染物檢測方法的開發與應用研究,形成了農產品中汙染物檢測及評價技術的科技創新與服務模式(科研項目→論文/專利→產品→成果技術服務),為質標所根據自身定位和優勢,開展農產品中汙染物與品質特征物質挖掘的科技創新與服務打造了成熟模式。
研究團隊以農產品中汙染較為普遍且檢測方法存在較大挑戰的新汙染物氯化石蠟(CPs)為研究對象,通過幾年的積累,研發了一種同時適用於液相色譜和質譜的氯增強離子化試劑(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2010875119.9),突破了CPs在液相色譜-質譜的常規離子源條件下難以電離的瓶頸,用流動相直接添加離子化試劑代替複雜的柱後添加,簡化了檢測過程,同時提高了靈敏度,建立了一種簡潔、高靈敏度的短鏈、中鏈和長鏈CPs同時檢測方法,相關內容已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色譜A》(SCI大類二區,IF 4.759)上發表。
圖1新型氯增強離子化試劑的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圖2簡潔、高靈敏度的短鏈、中鏈和長鏈CPs同時檢測方法
研究團隊將建立的檢測方法應用於CPs在典型汙染區土壤-散養雞體係的風險評估研究。該研究從吸收、代謝、排泄方麵解析了碳鏈相對較長的CPs同係物易於在雞體內積累的主要原因,通過雞肝微粒體離體代謝實驗進一步證實,CPs在雞肝微粒體的代謝清除率隨著碳鏈長度和底物濃度的增加而顯著降低,因此,雞對CPs具體碳鏈的積累與暴露源中CPs同係物的組成和濃度有關。該研究為降低農產品中CPs風險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內容已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SCI大類一區,IF 5.279)。
圖3雞肝微粒體離體代謝不同濃度CPs時,不同碳鏈CPs在反應60min時的代謝消除率
圖4CPs在典型區域土壤-散養雞體係的風險評估研究
研究團隊將CPs檢測與評估的成果服務於其他科研院所的CPs科學研究,已實現了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技術服務,從而形成以CPs為代表的汙染物檢測及評價技術的科技創新與服務模式:科研項目→論文/專利→產品→成果技術服務。
圖5廣東省技術合同認定登記證明
研究團隊熟化的科技創新與技術服務模式,為質標所利用自身平台和優勢開展科技創新與服務三農打造了樣板,後續質標所將在農產品中汙染物和品質特征物質檢測與評價方麵進行深入研究並擴展服務,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