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必威betway安卓app

【南方+】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團隊|建庫、篩種、創產品, 引領我國蠶桑產業多元化發展

時間:2020-12-29 16:25 來源:必威betways 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字體:
桑基魚塘,是我國東、南部水網地區人民創造的一種傳統複合型農業生產模式,距今約有2500多年曆史。從種桑開始,通過養蠶而結束於養魚的生產循環,構成了桑、蠶、魚三者之間密切的關係,“五裏七裏一縱浦,七裏十裏一橫塘”的棋盤式塘浦排灌係統確保了水稻、桑蠶和魚塘收獲。但令人惋惜的是,隨著自由市場的興起,由於蠶桑業生產周期長、風險大、產值低,桑基魚塘麵積逐漸縮小,1995年以後這一曆史文化遺產麵臨著消失的困境。
但如今,桑基魚塘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在佛山、廣州等地四處開花,佛山基塘農業係統甚至申報入選了“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與傳統蠶桑不同,這些蠶桑基地以新科技、新理念重塑了桑基魚塘的模式,不僅給珠三角帶來一抹綠意,還使桑基魚塘這一古老的農業模式得以傳承與發展。在當下建設美麗鄉村的浪潮中,桑基魚塘也不失為生態農業的標準樣板。這一切得歸功於必威betways 的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團隊。

團隊現有科研骨幹11人,博士7人,碩士4人,其中6人是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成員專業覆蓋蠶桑學、食品科學、天然產物化學、微生物學等學科方向。近五年,團隊成員晉升副高職稱6人,引進博士4人,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5人。團隊學科帶頭人廖森泰研究員現任必威betways 黨委書記、中國蠶學會理事長、國家現代農業蠶桑產業技術體係加工研究室主任。


圖片說明


構建數據庫,創製桑蠶資源食藥用新產品


上世紀80年代,必威betways 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蠶桑資源加工利用團隊正式創立,21世紀以來,團隊進入快速成長期。2008年,隨著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係蠶桑多功能利用功能實驗室的成立,團隊發展進入到新階段,旨在形成特色鮮明的蠶桑資源研發新理論和新技術體係,引領我國蠶桑產業多元化發展進程。“十三五”期間,團隊在研項目35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部級11項,發表論文45篇,申請發明專利36件,授權發明專利10件。團隊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

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團隊係統鑒評了我國代表性桑蠶資源的食藥用價值並構建了數據庫,篩選出營養功能成分含量高且加工特性好的專用桑品種和蠶品種共9個;係統評價我國華東、華南、西南、新疆及西藏地區400餘個代表性桑蠶品種的營養成分、生物活性及物質基礎,構建了桑蠶資源食藥用加工基礎數據庫;依據桑蠶資源食藥用加工的特定要求,建立涵蓋功能成分、加工特性和農藝/經濟性狀等參數的食藥用品種指標體係及數學評價模型,篩選出營養活性成分含量高且加工特性好的6個桑品種和3個蠶品種為加工專用品種,為桑蠶資源食藥用加工優質原料和成分導向的桑蠶品種分子輔助育種奠定了基礎。


圖片說明


此外,團隊還確證了桑資源抗病毒、降血糖等生物活性及物質基礎,突破了桑葉傳統加工技術活性成分損失及風味劣變等技術瓶頸,發明了桑資源食藥用加工新技術並創製係列新產品。發明了基於CO2萃取聯合膜精製的高抗病毒活性的桑葉有效成分提取技術,提升了傳統中藥“夏桑菊顆粒”的質量標準。建立基於二次發酵與高溫提香的高香桑葉茶加工技術。發明基於葉綠素和黃酮減損的桑葉菜加工技術。創製脫水桑葉菜、桑葉烏龍茶等多個優質食用桑葉新產品。桑葉茶和桑葉菜加工技術連續3年入選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


圖片說明


團隊還建立了基於生物轉化的家蠶蛋白、油脂加工及蠶蛹蟲草人工培養關鍵技術,解決大分子蛋白致敏、油脂氧化和蟲草人工培養的連續化生產等技術難題,創製保健食品和風味食品配料等新產品;建立超臨界CO2萃取聯合生物酶法精製的蠶蛹油綠色加工技術;集成定向酶解和脂質體納米包埋技術,發明風味濃鬱醇厚且具有抗氧化和降低鈉鹽用量的蠶蛹味肽關鍵製備技術,並建立其在肉類休閑食品中的配套應用技術。通過菌種篩選和培養條件優化,團隊建立高產蟲草素的蠶蛹蟲草的連續化生產技術,建立基於微生物轉化的蠶蛹生物脫臭除敏技術,有效解決蠶蛹原料的不良風味和蛋白致敏問題,創製安全、營養、風味優良的新型蠶蛹係列食品。


圖片說明


科技複興桑基魚塘,探索新生態農業模式


“十三五”期間,團隊利用蠶桑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成果,對桑基魚塘中各環節相關的物質、生物和文化資源進行綜合高效的開發利用,建立出多元化桑基魚塘模式:從種桑養蠶、養魚至養畜、養人,深入開發和推廣示範蠶桑食藥用、肥料用、飼料化加工新技術,構建出新型的蠶桑生態循環體係,同時開展農業休閑旅遊與科普文化展示,現已形成獨特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高效益的多元化桑基魚塘係統,讓傳統桑基魚塘煥發出新的生機。

在此基礎上,團隊進一步拓展基塘農業生產技術創新研究,應用蠶桑多元化利用技術,以經濟動植物立體高效種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技術,構建新型基塘農業生態循環利用模式,建立了相關技術體係,並通過實踐驗證了其可行性。目前,團隊已在廣東寶桑園(花都)新生態農業科普基地、佛山漁耕粵韻桑基魚塘科普休閑區、順德太子休閑農業產業園等地區開展基塘新生態農業的實踐示範。


圖片說明


團隊還受南海區人民政府委托製定了《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係統保護與發展規劃(2019-2029)》,實現了珠三角基塘農業係統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既定目標,並協助政府將“廣東佛山基塘農業係統”成功申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圖片說明


圍繞蠶桑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蠶桑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團隊重點開展蠶桑資源多元化循環利用技術研究及推廣工作,為政府部門、企業及基層農戶提供技術谘詢、人才培訓、產品開發等科技服務,推動傳統蠶桑企業的轉型升級,提高從業人員科技素質,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蠶桑產業多元化健康發展。

在基層科技服務方麵,團隊6名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經常深入茂名、清遠、韶關等地市、鄉鎮和農村,進企業入車間,對蠶桑資源加工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為企業遇到的疑難問題“把脈問診”,為農民朋友排憂解難。針對蠶農生產中桑葉嚴重浪費的問題,團隊選育出了菜桑專用品種,建立了速凍桑葉菜、脫水桑葉菜加工技術,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沈維治發揮自身主動性和創造性,深入基層,為企業和蠶農開展桑葉高值化加工利用技術培訓,並指導企業建設桑葉茶生產車間及生產線。此外,沈維治還協助清遠市英德萬仔蠶桑專業合作建立了桑葉菜生產線。萬仔蠶桑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以每斤4元的價格向村民收購新鮮桑芽葉進行加工,加工後的桑葉菜銷往珠三角的商超及餐廳,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目前,桑芽菜產業已成為當地“一村一品”的重點發展產業。


圖片說明


在傳統桑蠶產業中,蠶蛹作為副產物並不被大眾熟知,研究蠶桑與藥食資源加工的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穆利霞博士深有體會,她表示蠶蛹具有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結構合理、油脂中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功能性成分含量高等優點,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但蠶蛹、蠶蛾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導致整體產業經濟效益不佳。為實現產業提質增效,穆利霞團隊十年磨一劍,專注於以蠶蛹為基料開發一些食品、保健品和藥品,科技特派員根據蠶蛹的營養成分,通過篩選、燙漂滅酶、打漿、酶解、美拉德生香和風味包埋等工藝,研發出了一些富肽型高檔呈味的基料,風味獨特,受到食品企業的熱捧。團隊還入選了“揚帆計劃”創新團隊,重點開展蠶蛹味肽改良潮式肉製品研發,已在廣東真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應用轉化,極大提升了蠶蛹資源的附加產值,農民收入和企業效益也大幅度提高。


圖片說明


團隊科技特派員積極組織科技培訓及參加三下鄉活動。如開展“基塘農業保護與發展”培訓;受聘“柳州市雙百人才專家”,培訓柳州市、縣、鄉(鎮)蠶業技術人員及農戶代表100餘人次;受邀在農業農村和城建環資專題學習班授課,開展《現代農業多功能拓展》培訓。受邀參與“湖北蠶桑繭絲綢產業發展大會”,並作《發展生態多元蠶桑業》報告。與鍾落潭天仁靈芝種植合作社共建“桑枝栽培食藥用真菌試驗基地”。參與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擔任蠶桑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產業專家服務團隊。


圖片說明


未來“十四五”期間,團隊將圍繞蠶桑、南藥等藥食兩用資源的高值化加工利用,開展優勢種質挖掘、營養活性評價和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解決一批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問題,支撐蠶桑和南藥產業發展,力爭成為蠶桑和南藥資源食用化加工技術的區域創新中心和人才中心。



【記者】李小蘭
【實習生】寧靜
【通訊員】楊苞梅
【統籌】喻淑琴

【來源】南方農村報 南方+ 廣東鄉村振興服務中心


編輯 鄭玉婷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東莞莊一橫路133號 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