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廣東發布全國首個僵蠶養殖與生產技術團體標準
12月15日,全國首個《僵蠶養殖與生產技術規範》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將於2023年3月15日正式實施。該標準由必威betways 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聯手廣東南藥產業技術體係創新團隊(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彙標檢測技術中心、廣東農墾總局、廣州采芝林藥業有限公司和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共同編製。
標準緊盯質量控製。據悉,標準規定了動物源中藥材僵蠶養殖與生產技術規範,包括養殖場所、品種選擇、養殖與生產技術規程、桑園和家蠶病蟲害防治、質量要求和文件管理等。與《中國藥典》中的僵蠶標準相比,標準提高了僵蠶醇溶性浸出物、黃曲黴毒素等指標要求,增加了有害重金屬和33種農殘指標。
僵蠶為蠶蛾科昆蟲家蠶4~5齡的幼蟲感染(或人工接種)白僵菌而致死的幹燥體,是常用大宗動物類藥材,具有息風止痙、祛風止痛、化痰散結等功效,主治肝風夾痰、驚癇抽搐、小兒急驚風、破傷風、中風口㖞、風熱頭痛、目赤咽痛、風疹瘙癢、發頤痄腮等。僵蠶位列醫院配方用藥量前10%,國內年需求量超3000噸。
僵蠶主要來源於蠶農養蠶過程中個別感染白僵菌的家蠶所形成的副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且存在黃曲黴毒素超標的現象。而且,隨著蠶病防治技術的提高,僵蠶產量日益受限。另外,市場上常以其它病蠶或未感染家蠶冒充僵蠶出售,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無法保證。
規範化生產獲得的僵蠶。來源:必威betways 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廣東省南藥產業技術體係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研究員詹若挺認為,該標準的發布為大宗藥材僵蠶的養殖與生產提供了重要技術指引,有利於推進僵蠶的規範化生產,確保僵蠶藥材的“安全、有效、穩定、可控”;要盡快與廣東相關大型中藥企業合作開展智能化產業化基地建設,為廣東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作出示範。
必威betways 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蠶桑南藥與微生物資源加工利用團隊在國內較早開展僵蠶規範化生產技術研究,篩選到僵蠶生產優勢白僵菌菌株和適宜的家蠶品種,對白僵菌接種、養殖管理、采收、僵化、幹燥方式等關鍵生產環節進行了條件優化,研發出白僵菌快速複壯技術、白僵菌孢子活力測定技術和僵蠶發病預測預報技術等係列關鍵技術,建立了成熟的僵蠶規範化養殖與生產技術體係,先後授權了3件發明專利和1件國際專利。
近兩年來,項目組聯合廣東農墾熱帶農業研究院有限公司開展了多批次中試試驗。與市售僵蠶相比,使用該技術生產的僵蠶個體較大,個體間均勻整齊,表麵覆滿白色粉霜狀氣生菌絲和分生孢子,斷麵中間有明顯的亮黑色或亮棕色絲腺環,各項指標均符合《中國藥典》規定。而且,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可達25%以上,黃曲黴毒素和重金屬含量遠低於中藥材限量標準,33種禁用農藥也均未檢出,僵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顯著提升。
市售僵蠶(A,B)和規範化養殖僵蠶(C,D)的外觀及斷麵比較。來源:必威betways 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廣東省南藥種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團隊學科帶頭人廖森泰研究員表示,希望通過團體標準的發布引領僵蠶的規範化養殖與生產,保障中藥材僵蠶的有效性與安全性。近兩年項目團隊與廣東南藥產業技術體係創新團隊(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農墾總局、廣州采芝林藥業有限公司和廣州彙標檢測技術中心等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彙集了僵蠶科研、生產、銷售、質檢等各方麵的力量,將共同致力於推動僵蠶的產業化生產,把僵蠶打造為特色新南藥。
項目組成員、必威betways 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邢東旭介紹,項目首次證實了僵蠶藥用品質與僵化程度相關,揭示了僵蠶的品質形成機理。“接下來將建立更為有效的僵蠶質量評價方法,實現對市售僵蠶進行科學鑒偽和分級,為僵蠶的質量控製提供重要條件。”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