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幹措施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優化科研管理
提升科研績效若幹措施的通知
國發〔2018〕2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建立完善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製,按照能放盡放的要求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充分釋放創新活力,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激勵科研人員敬業報國、潛心研究、攻堅克難,大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多出高水平成果,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優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
(一)簡化科研項目申報和過程管理。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優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形成機製,合理確定項目數量。加快完善國家科技管理信息係統,2018年底前要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全部納入。逐步實行國家科技計劃年度指南定期發布製度,並將指南提前在網上公示,加強項目查重、避免重複申報,增加科研人員申報準備時間;精簡科研項目申報要求,減少不必要的申報材料。針對關鍵節點實行“裏程碑”式管理,減少科研項目實施周期內的各類評估、檢查、抽查、審計等活動;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項目和實施周期三年以下的項目以承擔單位自我管理為主,一般不開展過程檢查。
(二)合並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由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嚴格依據任務書在項目實施期末進行一次性綜合績效評價,不再分別開展單獨的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項目承擔單位自主選擇具有資質的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結題財務審計,利用好單位內外部審計結果。
(三)推行“材料一次報送”製度。整合科技管理各項工作和計劃管理的材料報送相關環節,實現一表多用。國家科技管理信息係統按權限向項目承擔單位、項目管理專業機構、行業主管部門等相關主體開放,加強數據共享,凡是國家科技管理信息係統已有的材料或已要求提供過的材料,不得要求重複提供。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和承擔單位要簡化報表及流程,加快建立健全學術助理和財務助理製度,允許通過購買財會等專業服務,把科研人員從報表、報銷等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
(四)賦予科研人員更大技術路線決策權。科研人員具有自主選擇和調整技術路線的權利,科研項目申報期間,以科研人員提出的技術路線為主進行論證,科研項目實施期間,科研人員可以在研究方向不變、不降低申報指標的前提下自主調整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報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備案。科研項目負責人可以根據項目需要,按規定自主組建科研團隊,並結合項目實施進展情況進行相應調整。
(五)賦予科研單位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使用自主權。直接費用中除設備費外,其他科目費用調劑權全部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項目承擔單位應完善管理製度,及時為科研人員辦理調劑手續。對於接受企業或其他社會組織委托取得的項目經費,納入單位財務統一管理,由項目承擔單位按照委托方要求或合同約定管理使用。高校和科研院所要簡化科研儀器設備采購流程,對科研急需的設備和耗材,采用特事特辦、隨到隨辦的采購機製,可不進行招投標程序,縮短采購周期;對於獨家代理或生產的儀器設備,按程序確定采取單一來源采購等方式增強采購靈活性和便利性。
(六)避免重複多頭檢查。科技部、財政部要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科研項目監督檢查工作統籌,製定統一的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在相對集中時間開展聯合檢查,避免在同一年度對同一項目重複檢查、多頭檢查。探索實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方式,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提高監督檢查效率,實行監督檢查結果信息共享和互認,最大限度降低對科研活動的幹擾。
二、完善有利於創新的評價激勵製度
(七)切實精簡人才“帽子”。在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的領導下,對科技領域人才計劃進行優化整合。西部地區因政策傾斜獲得人才計劃支持的科研人員,在支持周期內離開相關崗位的,取消對其相應支持。開展科技人才計劃申報查重工作,一個人隻能獲得一項相同層次的人才計劃支持。科技人才計劃突出人才培養和使用導向,明確支持周期,人才計劃項目結束後不得再使用有關人才稱號。主管部門、用人單位要逐步取消入選人才計劃與薪酬待遇和職稱評定等直接掛鉤的做法。科研項目申報書中不得設置填寫人才“帽子”等稱號的欄目。不得將科研項目(基地、平台)負責人、項目評審專家等作為榮譽稱號加以使用、宣傳。
(八)開展“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問題集中清理。由科技部會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在2018年底前對項目、人才、學科、基地等科技評價活動中涉及簡單量化的做法進行清理,建立以創新質量和貢獻為導向的績效評價體係,準確評價科研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減少評價頻次,對於評價結果連續優秀的,實行一定期限免評的製度。
(九)加大對承擔國家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科研人員的薪酬激勵。對全時全職承擔任務的團隊負責人(領銜科學家/首席科學家、技術總師、型號總師、總指揮、總負責人等)以及引進的高端人才,實行一項一策、清單式管理和年薪製。項目承擔單位應在項目立項時與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協商確定人員名單和年薪標準,並報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備案。年薪所需經費在項目經費中單獨核定,在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中單列,相應增加單位當年績效工資總量。項目範圍、年薪製具體操作辦法由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細化製定。單位從國家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任務項目間接費用中提取的績效支出,應向承擔任務的中青年科研骨幹傾斜。完善以科技成果為紐帶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製,建立科研機構和企業等各方參與的創新聯盟,落實相關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到國有企業或民營企業兼職開展研發和成果轉化,加大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激勵力度,科研人員獲得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計入當年本單位績效工資總量,但不受總量限製,不納入總量基數。
三、強化科研項目績效評價
(十)推動項目管理從重數量、重過程向重質量、重結果轉變。明確設定科研項目績效目標,項目指南要按照分類評價要求提出項目績效目標。目標導向類項目申報書和任務書要有科學、合理、具體的項目績效目標和適用於考核的結果指標,並按照關鍵節點設定明確、細化的階段性目標,用於判斷實質性進展;立項評審應審核績效目標、結果指標與指南要求的相符性,以及創新性、可行性、可考核性,實現項目績效目標的能力和條件等;要加強項目關鍵環節考核,項目實施進度嚴重滯後或難以達到預期績效目標的,及時予以調整或取消後續支持。
(十一)實行科研項目績效分類評價。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類項目重點評價新發現新原理新方法新規律的重大原創性和科學價值、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中關鍵科學問題的效能、支撐技術和產品開發的效果、代表性論文等科研成果的質量和水平,以國際國內同行評議為主。技術和產品開發類項目重點評價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關鍵部件等的創新性、成熟度、穩定性、可靠性,突出成果轉化應用情況及其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問題、支撐引領行業產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應用示範類項目績效評價以規模化應用、行業內推廣為導向,重點評價集成性、先進性、經濟適用性、輻射帶動作用及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更多采取應用推廣相關方評價和市場評價方式。
(十二)嚴格依據任務書開展綜合績效評價。強化契約精神,嚴格按照任務書的約定逐項考核結果指標完成情況,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作出明確結論,不得“走過場”,無正當理由不得延遲驗收,應用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要突出技術指標剛性要求,嚴禁成果充抵等弄虛作假行為。突出代表性成果和項目實施效果評價,對提交評價的論文、專利等作出數量限製規定。目標導向類項目可在結束後2—3年內進行績效跟蹤評價,重點關注項目成果轉移轉化、應用推廣以及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有關單位和企業要如實客觀開具科研項目經濟社會效益證明,對虛開造假者嚴肅處理。
(十三)加強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績效評價結果應作為項目調整、後續支持的重要依據,以及相關研發、管理人員和項目承擔單位、項目管理專業機構業績考核的參考依據。對績效評價優秀的,在後續項目支持、表彰獎勵等工作中給予傾斜。要區分因科研不確定性未能完成項目目標和因科研態度不端導致項目失敗,鼓勵大膽創新,嚴懲弄虛作假。項目承擔單位在評定職稱、製定收入分配製度等工作中,應更加注重科研項目績效評價結果,不得簡單計算獲得科研項目的數量和經費規模。
四、完善分級責任擔當機製
(十四)建立相關部門為高校和科研院所分擔責任機製。項目管理部門應建立自由探索和顛覆性技術創新活動免責機製,對已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但因技術路線選擇失誤導致難以完成預定目標的單位和項目負責人予以免責,同時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為後續研究路徑等提供借鑒。單位主管部門、項目管理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要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按照國家科技體製改革要求和科技創新規律進行改革創新,合理區分改革創新、探索性試驗、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與明知故犯、失職瀆職、謀取私利等違紀違法行為。對科研活動的審計和財務檢查要尊重科研規律,減少頻次,與工作對象對相關政策理解不一致時,要及時與政策製定部門溝通,調查澄清。
(十五)強化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的主體責任。主管部門要在崗位設置、人員聘用、內部機構調整、績效工資分配、評價考核、科研組織等方麵充分尊重高校和科研院所管理權限。高校和科研院所要根據國家科技體製改革要求,製定完善本單位科研、人事、財務、成果轉化、科研誠信等具體管理辦法,強化服務意識,推行一站式服務,讓科研人員少跑腿。強化科研人員主體地位,在充分信任基礎上賦予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強化責任和誠信意識,對嚴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實行終身追究、聯合懲戒。
(十六)完善鼓勵法人擔當負責的考核激勵機製。以科研機構評估為統領,協調推進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相關工作,形成合力,壓實項目承擔單位對科研項目和人才的管理責任。主管部門在對所屬高校、科研院所開展考核時,應當將落實國家科技體製改革政策情況作為重要內容。對於落實國家科技體製改革政策到位、科技創新績效突出的高校、科研院所,在申請國家科技計劃和人才項目、核定績效工資總量、布局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核定研究生招生指標等方麵給予傾斜支持。
五、開展基於績效、誠信和能力的科研管理改革試點
科技部、財政部會同教育部、中科院在教育部直屬高校和中科院所屬科研院所中選擇部分創新能力和潛力突出、創新績效顯著、科研誠信狀況良好的單位開展支持力度更大的“綠色通道”改革試點。
(十七)開展簡化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編製試點。項目直接費用中除設備費外,其他費用隻提供基本測算說明,不提供明細。進一步精簡合並其他直接費用科目。各項目管理專業機構要簡化相關科研項目預算編製要求,精簡說明和報表。
(十八)開展擴大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試點。允許試點單位從基本科研業務費、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經費等穩定支持科研經費中提取不超過20%作為獎勵經費,由單位探索完善科研項目資金的激勵引導機製。獎勵經費的使用範圍和標準由試點單位在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決定,在單位內部公示。對試驗設備依賴程度低和實驗材料耗費少的基礎研究、軟件開發、集成電路設計等智力密集型項目,提高間接經費比例,500萬元以下的部分為不超過30%,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為不超過25%,1000萬元以上的部分為不超過20%。對數學等純理論基礎研究項目,可進一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間接經費比例。間接經費的使用應向創新績效突出的團隊和個人傾斜。
(十九)開展科研機構分類支持試點。對從事基礎前沿研究、公益性研究、應用技術研究開發等不同類型的科研機構實施差別化的經費保障機製,結合科研機構職責定位,完善穩定支持和競爭性經費支持相協調的保障機製。對基礎前沿研究類機構,加大經常性經費等穩定支持力度,適當提高人員經費補助標準,保障合理的薪酬待遇,使科研人員潛心長期從事基礎研究。
(二十)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對於接受企業、其他社會組織委托項目形成的職務科技成果,允許合同雙方自主約定成果歸屬和使用、收益分配等事項;合同未約定的,職務科技成果由項目承擔單位自主處置,允許賦予科研人員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對利用財政資金形成的職務科技成果,由單位按照權利與責任對等、貢獻與回報匹配的原則,在不影響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探索賦予科研人員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
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等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快職能轉變,優化管理與服務,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放出活力與效率,管好底線與秩序,為科研活動保駕護航。要開展對試點單位落實改革措施的跟蹤指導和考核,對推進試點工作不力、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及時取消試點資格、終止支持。對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及時總結提煉在全國推廣。
國務院
2018年7月18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