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舉辦“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建設與資源收集保存、鑒評”項目驗收及廣東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展示活動
6月24日,必威betways (以下稱“省農科院”)在廣東廣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院白雲基地)舉辦了“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建設與資源收集保存、鑒評”項目驗收及廣東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展示活動。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李旭東及省農科院院長陸華忠,項目負責人、副院長易幹軍等出席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劉耀光,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李立會研究員,廣州大學劉寶輝教授,華南師範大學陽成偉教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羅世孝研究員,華南農業大學李就好教授等組成驗收專家組。驗收會議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劉中國主持。
廣東是國內開展種質資源庫建設和研究利用最早的省份,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占全國15%左右。廣東省委、省政府曆來高度重視種業發展,特別是種質資源領域的基礎性工作,通過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加強對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創新利用研究。2018年,“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建設與資源收集保存、鑒評”項目獲得省農業農村廳批準立項支持,投資5000萬元,依托省農科院建設。曆時三年多,該項目順利完成全部建設內容和任務指標。經專家質詢和討論,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
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在總結講話中表示,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不僅要建好,更要用好。對於農作物種質資源,關鍵是要最大程度地利用起來。一是要加快推進資源的集中保存。要充分利用好廣東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逐步推進集中保存。二是要加快推進種質資源的初步鑒評和深度鑒評。要推動建立長期穩定支持種質資源保存利用工作機製,通過對資源深度鑒評,加強優異基因挖掘與功能驗證,為培育突破性大品種奠定基礎。三是要重點建立種質資源信息交流和共享利用機製。加快形成農作物種質資源信息公開和共享交流機製,推動建設農作物種質資源數字化共享平台,實現種質資源的數字化統一管理和基於數據的高效挖掘和精準利用。四是要利用種質資源促進突破性重大新品種的培育。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我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加快“種源”核心技術攻關,培育一批高產高效、綠色優質、節水宜機、專用特用突破性重大品種。
驗收會後,李旭東及與會人員一行參觀了廣東農作物種質資源信息展廳、廣東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中心庫)以及廣東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展。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等詳細察看各個展區情況,了解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利用及新品種選育成果,他表示,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是組成“芯片”的關鍵,是一個國家的關鍵性戰略資源。我省目前已經形成了作物、畜禽、水產、微生物四大類的種質資源建設體係,廣東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要以項目建設為基礎,構建收集、鑒評、共享、創新全流程、全鏈條的育種創新體係,為農業科技創新和種業振興提供強大動力。
當日,在省農科院白雲基地金穎廣場舉辦的廣東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展及開放日活動曬出了廣東農作物種質資源“家底”,水稻、蔬菜、作物、嶺南特色水果、花卉等近1000份優異特色資源實物和品種華麗亮相,包括由省農科院育成的、我國推廣麵積最大的秈稻品種“黃華占”、我省播種麵積最大的優質水稻品種“美香占2號”、引領廣東紅茶產業發展的“英紅九號”、占領高端市場的“仙進奉”荔枝,以及大名鼎鼎的“鐵柱冬瓜”、“粵甜28號”甜玉米等等。活動吸引了眾多院所職工和市民前往參觀。
“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建設與資源收集保存、鑒評”項目建成了華南地區規模最大、係統最全的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極大地提升了我省種質資源安全保存能力,為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項目實施,依托省農科院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國家與省部級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圃)、原生境保護點、離體保護庫和DNA庫相結合的種質資源保護體係,可容納不同類型的農作物種質資源40餘萬份、種質基因(DNA)樣本50萬份。省農科院現擁有國家種質資源圃(分圃)6個、農業農村部種質資源圃3個、廣東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中心庫)1個、省市共建庫(圃)11個。廣東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中心庫)是廣東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係的核心,通過項目實施進行升級改造後,庫容量從原來的10萬份提高至15萬份。
目前,省農科院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係累計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6.3萬餘份,涵蓋190多種農作物,占全省的70%以上,規模居華南地區首位。包括:水稻24871份、甘薯2000餘份、玉米2000餘份、花生4156份、蔬菜6000餘份、香蕉350餘份、花卉2596份、荔枝600餘份、黃皮225份、桑樹1680份、茶樹2146份,等等。其中: 荔枝、黃皮、熱帶亞熱帶桑保存數量居世界首位;鮮食玉米、香蕉、番木瓜以及冬瓜、絲瓜等華南特色蔬菜資源保存數量為全國之最;甘薯、煙草等旱地作物資源保存數量為全國領先;野生稻和地方品種資源、茶樹、柑橘、龍眼、菠蘿、芒果資源的保存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項目同期建成了信息資源展廳,展廳綜合運用文字、圖片、實物、遠程監控和視頻等手段,展示了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利用的曆史成就與現狀,打造了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工作的展示窗口。
得益於關鍵性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發掘與利用,省農科院種業科技創新能力突出,在水稻、蔬菜、玉米、甘薯、花生、果樹、茶葉、花卉、桑樹等育種領域均作出了重大貢獻。據統計,“十三五”期間,省農科院育成通過審定品種739個,獲植物新品種權148件,提供了廣東省63.4%的農業主導品種。通過項目實施,省農科院新選育出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新品種,如填補我國香蕉糧食和加工用途品種空白的“美食蕉”,可在夏秋和冬季連續開花的“四季紅墨蘭”,甜度超越巴厘菠蘿、神灣菠蘿且抗寒性和抗旱性更強的“粵甜菠蘿”,有望打破國外櫻桃番茄品種壟斷的“粵科達10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