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 圖片新聞

張名位研究員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時間:2024-12-04 09:08 來源:院辦公室 【字體:

  12月3日上午,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隆重舉行。我院張名位研究員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並出席大會,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是我院繼黃耀祥院士獲得該獎項之後時隔20年再獲此殊榮。

圖.jpg

圖片2.png

  張名位自1993年從華中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後,一直在必威betways 工作至今。2000年9月至2003年12月在華南師範大學生物係攻讀博士學位,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在美國康奈爾大學食品科學係做訪問學者。2000年12月任必威betways 副研究員,2003年12月任研究員。2000年10月至2009年11月任必威betways 生物技術研究所/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2009年12月至2019年11月任所長,2019年5月起任必威betways 副院長。現兼任農業農村部功能食品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特醫食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主任、Food Frontiers雜誌科學主編。

  張名位立足食品營養與健康領域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長期從事食品個性化營養設計加工理論與技術研究,重點聚焦特色農產品為原料的個性化營養食品研究開發,創建了農產品基質型營養食品精準加工理論基礎與關鍵技術,在黑色營養食品、亞熱帶果蔬功能食品和特醫食品的科技創新與產業支撐方麵作出突出貢獻。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50餘項,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省部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32件,核心專利獲中國專利銀獎和廣東專利金獎,並獲廣東傑出發明人獎;發表第一或通訊作者SCI論文200餘篇,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全球頂尖前10萬科學家;獲批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神農領軍英才、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30餘年來,張名位一直奮戰在科研一線,主持建設了農業農村部功能食品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特醫食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等一批食品營養與健康科技創新平台;帶領的功能食品創新團隊先後入選科技部“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創新團隊”、廣東省特支計劃本土創新創業團隊,並獲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培養的團隊青年科技骨幹先後入選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神農青年英才,並獲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廣東省丁穎科技獎等,為推動我院農產品加工學科建設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地區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旨在獎勵中國傑出科學家,服務於國家現代化建設。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我國著名的植物生物學家李家洋院士。另有33位科技工作者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2位科技工作者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30年來,共遴選獎勵了1638位傑出的科技工作者,成為我國社會力量創建科技獎項的成功典範,為激發我國科技發展的活力、培養自主創新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


  張名位個人事跡:

  張名位立足食品營養與健康領域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長期從事食品個性化營養設計加工理論與技術研究,重點聚焦特色農產品為原料的個性化營養食品研究開發,創建了農產品基質型個性化營養食品精準加工理論基礎與關鍵技術,在黑色食品、亞熱帶果蔬功能食品和特醫食品的科技創新與產業支撐方麵作出突出貢獻。

  一、創立黑色糧油資源全組分加工科學技術體係,催生千億級的黑色食品新產業

  針對我國黑米、黑大豆和黑芝麻等黑色糧油資源中“黑色素”與其健康功效的關係不清楚、加工轉化無法沿用普通糧油的加工技術、工業化產品少、未形成規模化產業等突出問題。自1995年起張名位帶領團隊,創建國內外最大的黑色糧油資源營養品質數據庫,明確黑米和黑大豆色素為花色苷類、黑芝麻色素為酚類與苯丙氨酸類共聚形成的複雜高聚物,並率先確定其構成譜。確證“黑色素”改善糖脂代謝、抗動脈粥樣硬化和延緩衰老等主要生物活性,並揭示其量效構效關係。探明加工過程中“黑色素”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的互作規律及其體內消化代謝特征,創新性提出全組分加工是實現黑色糧油“黑色素”穩態增效利用的有效途徑。

  打破普通糧油原料常規加工思維,攻克黑色糧油食品加工共性關鍵技術,發明過熱閃蒸滅酶技術,突破黑色糧油原料易酶促氧化酸敗製約其產業化利用的關鍵“卡點”。研發原料浸潤調質擠壓膨化、濕法研磨粉碎、高速旋切混合等成套加工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創建黑色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