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院所動態> 科研進展

雜交稻研究開發團隊|不忘初心,做雜交稻育種的領跑者

時間:2020-12-24 10:24 來源:本網原創稿 【字體:

  米飯這種陪伴在人們餐桌上近千年的主食,一路見證著時代的發展。粒粒晶瑩、顆顆飽滿的米飯作為國內最受歡迎的主食,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水稻人”的心血,蘊含著諸多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
  今天這篇故事的主角是必威betways “十三五”優勢學科團隊—雜交稻研究開發團隊。

薪火相傳,弘揚勞模風采
雜交稻研究開發團隊是一支年富力強的隊伍,他們肩負人們舌尖上的美好期待,一直奔跑在雜交稻超級稻優質化的路上。團隊擁有科研骨幹10位,其中博士學曆7人。團隊10位科研骨幹均是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近五年,團隊成員晉升正高職稱1名,晉升副高職稱3名,培養研究生2名,與外單位聯合培養研究生1名。學科帶頭人王豐研究員榮獲“百名南粵傑出人才”和“全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先進個人”稱號。團隊成員入選院青年研究員1人,入選院A類優秀博士1人。

圖片說明

  雜交稻研究開發團隊立足南方稻區對優質高產雜交稻的需求,開展科技創新、品種研發和產業服務,通過研發和示範推廣優質高產雜交稻新品種,極大地提高了廣東省乃至南方稻區雜交稻的超高產、優質化水平和生產效益,成果不斷。
  一個強大的團隊,總離不開一名優秀的舵手。雜交稻團隊的首席科學家,必威betways 水稻研究所所長、廣東省水稻育種新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王豐就是這樣的一位領航人。老一輩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甘於奉獻的勞模風采在王豐身上得到傳承,使水稻人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銳氣得以繼續散發光芒。

圖片說明

  在數十年的研究中,王豐研究員先後主持或承擔國家863計劃、轉基因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以及農業科技攻關等研究課題20多項。從育種方案設計、親本材料選擇、定型、測配乃至區試、推廣示範等每一個環節,他都予以高度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
  王豐研究員帶動團隊成員成長和發展,使團隊內形成潛心研究、團結協作的良好氛圍。迄今,他帶領團隊育成的雜交稻成果累計推廣應用超2億畝,增產稻穀90億公斤以上,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為了進一步提高雜交稻研發能力,搶占科技創新高地,雜交水稻團隊通過派出和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十三五”期間引進博士2名,招聘進站博士後1名,並前瞻性地開展了基因編輯、單倍體育種、基因組選擇等新領域探索,為未來的高效育種做好技術儲備。

碩果累累,超級稻與優質稻成果不斷
隨著人口膨脹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高產、優質水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雜交稻的超高產、優質化育種,成為新時期亟待突破的重要目標。圍繞雜交稻的高產優質育種,雜交稻研究開發團隊同時從優質的恢複係和不育係的創製入手,取得豐碩成果。
  團隊通過塑造光能高效利用的多穗型恢複係株係,擴大遺傳距離、聚合品質與抗性等技術途徑,培育了國內外第一個光能高效利用的優質、抗病、多穗型恢複係廣恢998、廣恢1002等。這些恢複係粒型細長,米粒心腹白少,品質達到國標優質2級。利用廣恢998配組育成的係列組合連續13年在廣東種植麵積達66.7萬公頃以上,連續12年名列全省第一,全國累計種植麵積800多萬公頃。成果於2019年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利用廣恢1002育成的吉豐優1002不僅高產,而且高抗稻瘟病、中白葉枯病,耐肥抗倒,被農業部認定為超級稻。成為近幾年廣東省年種植麵積最大的弱感光型超級雜交稻。
  在雜交稻優質不育係育種研究方麵,根據雜種優勢群和雜種優勢模式,團隊從國內外眾多資源材料中,精心篩選出粒型細長、透明度、心腹白少和食味佳的優異親本IR58025B和米31等,先後育成優質不育係廣泰A、泰豐A等。其中泰豐A粒型細長、心腹白少、整精米率高、食味好,是目前我國雜交稻優質化育種最重要的親本之一,其育成與應用,標誌著我國秈型優質雜交稻育種取得重大突破。

圖片說明

泰豐優208在2019年第二屆全國優質稻食味評鑒中獲得金獎

  2016-2020年,雜交稻研究開發團隊主持育成不育係8個,主持育成新組合26個通過審定,獲新品種權25件,發表研究論文18篇,品種年推廣麵積300萬畝以上,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一、二等獎各1項,獲福建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圖片說明

團隊育成的吉豐優1002,廣東省第一大雜交稻品種

麵向前沿,促進種業發展
科技創新是服務產業的源頭活水。為進一步提高雜交稻的育種效率,雜交稻研究開發團隊瞄準水稻遺傳研究前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同時,團隊還針對華南光溫條件和生產實際,開展了華南稻區雜交稻恢複係理想動態株型和光能利用率研究,以及水稻雜種優勢形成的分子機理研究,進一步豐富了雜交稻高產育種理論。
  團隊一麵瞄準科學前沿,一麵緊密對接產業。為了實現產學研緊密結合,雜交水稻團隊積極構建了雜交稻產業化平台,促進成果轉化和種業發展。團隊先後和廣東省金稻種業公司、湖南優至、江西現代、武漢弘耕種業、江西科源種業、中國種子集團等國內多家企業合作,極大促進了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開發。
  十三五期間,雜交水稻研究開發團隊先後轉讓了泰豐A、廣恢1002、客都壽鄉1號、廣泰A等新品種,轉化收益1275萬元,實現了較高的成果轉化率,讓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除此之外,團隊首席王豐研究員還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及時提出振興廣東絲苗米工程的政協提案,積極參與組建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並擔任了聯盟副理事長和專家技術委員會的主任。
  絲苗米是廣東地區傳統的優質大米類型,因其晶瑩透明、米飯軟硬適中、芬香可口等特點深受人們喜愛。傳統的增城絲苗、馬壩油占曾經馳名中外,廣受歡迎。然而,由於產量低、易倒伏、抗性差,這些傳統品種已無法支撐現代絲苗米產業發展,絲苗米產業也因此進入低穀期。
  客都壽鄉1號、象竹香絲苗等是雜交稻研究開發團隊選育出的新品種,已開始成為絲苗米產業園的核心品種,在新時代背景下,這將為重振廣東絲苗米產業的振興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新品種培育、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製定以及區域布局和品牌打造,廣東絲苗米產業重煥生機。2020年,壽鄉1號和泰優1002一起,榮獲海南省第二屆“海南好米”評選金獎。

服務三農,助力鄉村振興
雜交稻研究開發團隊共有10名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他們充分發揮水稻專業優勢,積極投身科技服務鄉村振興主戰場,積極投身“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產業支撐服務。通過多年連續多代的係統選擇,培育成絲苗米新品種客都壽鄉1號,該品種植株較矮,抗倒性優於目前普遍應用的高檔優質絲苗米品種象牙香占,整精米率明顯提高,米飯也相對稍軟,粒型細長,晶瑩剔透,符合絲苗米品種標準級和打造蕉嶺長壽米地方特色產品需求,成為支撐蕉嶺絲苗米產業園的核心品種之一。為確保絲苗米產業園的種子供應,從源頭上提供科技保障,品種核心研發人王豐研究員、李金華副研究員等多次率領技術人員赴蕉嶺指導品種提純複壯和除雜,保證高質量高純度的種子,並提供生產技術指導和示範。通過當地公司和專業合作社合作,客都壽鄉1號逐漸擴大種植麵積,正在成為蕉嶺縣今後主打的稻米產品,為保障蕉嶺發展特色絲苗米和提升蕉嶺縣絲苗米品種競爭力提供了根本保障。

圖片說明

  2018年開始,團隊科技特派員在肇慶市懷集縣進行精準扶貧,對接了懷集縣3個省級貧困村,以發展優質稻生產為主線,圍繞優質稻品種篩選、優質稻種植、優質稻商業化生產等開展了示範、培訓和幫扶,先後派出專家26人次對樓邊村、團結村和崗腳村3 個省級貧困村進行指導和現場培訓,培訓農戶102人次,篩選出在當地豐產穩產性和適應性好的優質稻新品種特優2068和廣8 優165等品種進行示範和推廣,全程提供技術品種和生產技術支持。通過和當地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幫助構建優質稻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的商業化種植模式,發揮了良好的科技示範和技術幫扶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圖片說明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雜水稻研究開發團隊人員心中,水稻育種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現在,團隊帶頭人也進行了順利交接,十四五期間,在新的學科帶頭人柳武革研究員的帶領下,團隊將走強強聯合的路子,和中國水稻所錢前院士團隊、中國農科院作物所龍豔團隊、江西農科院顏龍安院士團隊等開展緊密合作。雜交稻研發團隊將繼續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高產、優質、抗病蟲育種道路上,一手抓科技創新,一手抓服務產業,繼續勇攀雜交稻科技研發的高峰。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