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所在水稻赤黴素信號傳導研究方麵取得新進展
8月16日,水稻所科技人員在國際著名期刊《EMBO reports》 (JCR一區,IF8.807)上發表了題為“Phospholipase Dα6 and phosphatidic acid regulate gibberellin signaling in rice”的最新研究結果。曹華盛博士為第一完成人,梁世胡研究員、美國唐納德丹佛植物科學中心王學敏教授和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洪月雲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1959年廣東省農業科院水稻研究所黃耀祥院士培育出了第一個半矮杆品種“廣場矮”,引領了農業發展史上的“第一次綠色革命”,水稻產量提高了50%左右,實現了水稻產量第一次質的飛躍。直到2002年,水稻“綠色革命”基因sd1才被破譯,其與赤黴素合成相關。2005年,首次發現赤黴素受體GID1,初次揭示了水稻赤黴素信號傳導機製。到目前為止,植物細胞膜上是否存在赤黴素受體及外源赤黴素是如何通過細胞膜,並最終進入細胞核與其受體GID1相互作用的,這些問題還沒得到較為清晰的解釋。
本論文通過脂質體結合、脂肪免疫印跡和表麵等離子共振等實驗,證實水稻磷脂酶PLDα6降解膜磷脂產生的脂質第二信使磷脂酸PA可以通過與赤黴素受體GID1的互作而促進其核定位,從而正向介導赤黴素信號傳導。論文結果對於我們進一步理解赤黴素的生物學效應,信號傳導機製及其在矮化育種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意義。
本論文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及廣東省協同創新平台建設專項基金(高水平農科院建設)支持。
論文鏈接:https://www.embopress.org/doi/abs/10.15252/embr.20205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