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中心在漢遜酵母產業化應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基因中心聯合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山副教授等學者在國際著名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5.640)發表題為“Full-Length Genome of an Ogataea polymorphaStrain CBS4732 ura3Δ Reveals Large Duplicated Segments in Subtelomeric Regionsteins”的文章(原文鏈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855666/full?&utm_source=Email_to_authors_&utm_medium=Email&utm_content=T1_11.5e1_author&utm_campaign=Email_publication&field=&journalName=Frontiers_in_Microbiology&id=855666)。基因中心貝錦龍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漢遜酵母(Ogataea polymorpha)是產業化應用最廣泛的生物反應器之一,CBS4732、NCYC495與DL-1是三種應用最普遍與研究最多的漢遜酵母菌株。基於CBS4732營養缺陷型菌株,南開大學汪和睦教授曾開發了第一個全國產化的乙肝疫苗,但由於長期以來缺乏高質量的全基因組數據,學界對三者之間的進化關係存在很大爭議。
基因中心微生物資源室副主任貝錦龍博士長期深耕於甲醇酵母產業化應用領域,近年與南開大學合作,通過對營養缺陷型CBS4732 ura3Δ菌株的高通量深度測序,得到了含有準確端粒信息的完整全長基因組。鑒定發現,CBS4732與NCYC495菌株同屬一個種,且係統發育非常接近,因此基於兩種菌株的基礎研究成果和已開發產品可以完全合並。這為進一步深化漢遜酵母產業化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酵母亞端粒區存在長度達2.7萬bp以上的接近100%同一度的重複大片段。此前,“亞端粒區大片段擴增是酵母基因組擴張主因”這一科學假說存在較大爭議,本發現為證實該假說的真實性提供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