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院所動態> 科研進展

加工所在沙田柚活性成分改善脂質代謝紊亂研究方麵取得新進展

時間:2022-11-17 16:37 來源:加工所 【字體:

  近日,加工所功能食品創新團隊在食品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在線發表題為“Shatianyu (Citrus grandisL. Osbeck) flavonoids and dietary fiber incombination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individually in alleviatinghigh-fat-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mice by altering gutmicrobiota”的封麵論文。鄧梅助理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張瑞芬研究員和張名位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圖片1.png

  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物在脂質代謝紊亂相關慢性病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膳食中的黃酮和膳食纖維等活性成分可能通過腸道菌群調節發揮改善脂質代謝紊亂的作用。本團隊前期研究發現沙田柚果肉同時富含黃酮和膳食纖維,且二者可體外協同促進糞便菌群酵解液中有益菌增殖,增加短鏈脂肪酸(SCFAs)生成,但二者能否通過腸道菌群調節發揮協同改善脂質代謝紊亂的作用尚未可知。

  為此,本團隊通過高脂膳食誘導高脂血症小鼠模型,並連續14周分別膳食補充沙田柚黃酮(SPFEs),沙田柚膳食纖維(SPDF)及二者的混合物,發現SPFEs和SPDF共同作用較單獨作用更能顯著降低小鼠血清脂質水平,減輕肝髒脂質蓄積,上調肝髒脂肪酸氧化(CPT1a)和膽汁酸合成轉運相關基因(CYP7A1, ABCG5/8)的表達,顯示出協同改善高脂血症的作用。糞便16SrRNA測序表明SPFEs和SPDF組產乙酸和丙酸相關菌群豐度明顯增加,而二者共同作用下norank_f_Muribaculaceae, norank_f_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 Dubosiella和Lachnoclostridium等產丁酸相關菌群豐度增加最為顯著,且SPFEs+SPDF組小鼠糞便丁酸水平分別是SPFEs和SPDF處理組的3倍和2倍。已有研究證實丁酸在調節肝髒脂質代謝中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小鼠糞便丁酸的含量與其血清/肝髒脂質水平及糞便總膽汁酸水平呈顯著負相關。基於此,本研究提出在SPFEs和SPDF的共同作用下,通過糾正高脂膳食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特別地增加產丁酸相關菌的豐度,進而通過腸道和全身增加的丁酸水平發揮協同改善脂質代謝紊亂的作用。

  本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特支計劃本土創新團隊項目,必威betways 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jafc.2c03797

圖片2.png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