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標所在國際期刊JHM發表新汙染物風險評估研究論文
近日,質標所農產品安全監控團隊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4.224,中科院一區TOP)發表題為“Identification and yield of metabolites ofchlorinated paraffinsincubated withchicken liver microsomes: assessmentoftheir potential to convert into metabolites”的研究論文,質標所黃曉梅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王旭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氯化石蠟(CPs)是我國環境介質和農產品中汙染最嚴重的新汙染物之一。此前,黃曉梅博士從CPs檢測方法入手,研發了一種新型檢測試劑,突破了20年來傳統檢測試劑對液相色譜或質譜係統不兼容的技術瓶頸(國家發明專利,CN112255323B),建立了一種快速、簡潔、高靈敏度的CPs分析方法(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21, 1642, 462002),並深入研究CPs在土壤-散養雞體係的遷移轉化及積累規律(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21, 69, 10329-10337),從而為CPs汙染暴露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
該研究基於前期發現的CPs在雞體內積累差異性的現象,從代謝角度深入研究其機製。依托前期建立的肝微粒體離體代謝CPs方法(國家發明專利CN113533556B和CN114774505),該研究發現,在體外雞肝微粒體I相代謝條件下,CPs的代謝清除率隨著其碳鏈長度的增加而急劇下降。這可能是前期研究中長鏈CPs在雞體內更容易積累的主要原因。
該研究進一步深入研究CPs的代謝產物,鑒定了CPs的單羥基和二羥基代謝物。隨後,通過動力學實驗,證實了CPs在體外雞肝微粒體I相代謝條件的代謝轉化途徑。值得注意的是,在反應初始階段,氯含量為51.5%的短鏈CPs的單羥基代謝物的產率達到21%,而碳鏈更短的CP-4的單羥基代謝物的產率高達71%。家禽是人類的重要食物來源,目前我國家禽體內普遍檢出短鏈CPs的汙染,因此,家禽體內CPs單羥基代謝物不容忽視。該研究是首次報道動物體內CPs代謝物的產率。該結果為家禽體內CPs的生物轉化提供了重要信息,也為完善CPs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提供重要數據支撐。
該研究團隊有關農產品中新汙染物(氯化石蠟)的研究,形成了從“檢測方法→風險評估→機理闡述”全鏈條係統性研究模式,是科研與檢測有機結合的典範。
相關研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807380)、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23A1515012091)、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高水平農科院建設)(R2022PY-QF003)、必威betways 農業優勢產業學科團隊建設項目(202133TD)、廣州市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項目(202102020085)等項目的共同資助下完成。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3.131640
CP-4底物(A)及其單羥基代謝物(B)和二羥基代謝物(C)的色譜圖
雞肝微粒體在不同孵育時間的底物CP-4及其代謝物的平均濃度
CPs在體外雞肝微粒體I相代謝條件的代謝轉化途徑及單羥基代謝物的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