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所聯合華南師範大學揭示多環芳烴致心血管衰老的效應及機製
近日,植保所聯合華南師範大學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中科院環境科學與生態學一區TOP,IF=10.3)在線發表了題為“A new mechanism involved in cardiovascular senescence induced by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dose of 16 priority-controlled PAHs”的研究論文。植保所劉劍博士(排名第1)與華南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陳雨欣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華南師範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我院植保所為論文第二單位。
多環芳烴(PAHs)是常見的持久性有毒、有機汙染物,由有機物質的不完全燃燒所產生,廣泛分布於環境中的土壤、水及空氣中,人類可通過飲食、呼吸、皮膚接觸途徑暴露於PAHs。大量人群流行病學研究顯示PAHs暴露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但毒理學機製尚不明確。
本研究通過細胞、動物及計算機模擬等實驗,共同探討PAHs誘導心血管衰老的效應及毒性機製。細胞實驗顯示,PAHs可激活芳香烴受體(AhR),抑製SIRT6蛋白表達,導致端粒功能障礙、DNA損傷,進而促進內皮細胞衰老。動物實驗顯示,PAHs暴露影響大鼠心髒和血管中AhR及SIRT6相關衰老信號通路並引發心肌和血管重塑。計算機模擬實驗表明,相較於經典的AhR/CYP450/BPDE-DNA加合物通路,原型PAHs也能直接與SIRT6的DNA結合位點結合,影響其DNA損傷修複功能,這可能是PAHs誘導心血管衰老的新機製。本研究為預防PAHs暴露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提供了理論依據。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25.109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