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所在采後竹筍品質調控機製和保鮮技術研究方麵取得新進展
近日,加工所農產品保鮮與物流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農林科學一區Top,IF=6.0)發表題為“ Combined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 and melatonin treatments delay the senescence of bitter bamboo shoots by inhibiting the cell wall changes after harvest”的研究論文。加工所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加工所戴凡煒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王玲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團隊成員參與了相關工作。
竹筍是重要的高附加值森林蔬菜,其采後木質化進程導致的質地劣變是影響商業價值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創新性采用自發氣調包裝(MAP)結合褪黑素(MT)處理,建立采後品質協同調控技術。研究發現MAP-MT聯合處理調節貯藏環境CO2和 O2的濃度,抑製了竹筍硬度和木質素含量的上升,影響細胞壁多糖酶,如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纖維素酶(CEL)和果膠甲酯酶(PME)活性,木質素合成通路的酶苯丙氨酸氨解酶(PAL)、肉桂醇脫氫酶(CAD)、過氧化物酶(POD)和漆酶(POD)的酶活性被抑製。本研究結果揭示了氣調包裝與褪黑素在抑製竹筍木質化中的協同作用機製,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揭示蔬菜采後貯藏過程中木質化的調控機理,為開發木本蔬菜保鮮工藝技術及研究采後品質調控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該研究得到必威betways 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高水平農科院建設)(R2022PY-QF005),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2020B0202080003)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364382500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