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要聞中心

條件平台提質增效 助力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時間:2021-12-09 17:15 來源:科技條件部 【字體:

 農業科技平台是農業科技創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聚焦科學前沿與農業生產實際、吸引和培養高層次人才、促進國內外合作交流、培育重大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也是支撐農業科技創新、促進科研機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我院係統謀劃構建發展大局,深化改革創新工作機製,篤行務實推進各項工作,形成黨建引領、四輪驅動(科技創新、產業支撐、人才培養、條件保障)的工作格局。其中,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條件平台,為科技創新提供基礎支撐保障是推進高水平農科院建設的重要內容。

  “十三五”期間,我院在平台建設和管理方麵做出積極探索和努力,取得較好成效,科技平台數量穩步增長,全院獲立項各級各類科技條件平台74個,比“十二五”增長208%,科技平台覆蓋更加全麵,平台體係得到進一步優化。目前,我院建有各類條件平台154個,其中,國家級平台共有7個。各類條件平台包括重點實驗室類30個,工程技術中心類42個,種質資源庫(圃)20個,科學觀測試驗站類7個,綜合試驗示範基地類2個,其他類型53個。

  7個國家級平台包括國家級創新平台3個(廣東廣州國家農業園區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農產品加工國家工程中心1個),國家級種質資源圃3個,國家觀測站1個,具體情況如下:

  一、畜禽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

  該實驗室依托我院動物科學研究所建設而成,於2010年獲批成立,是廣東省內目前唯一一個畜牧行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全國唯一一個畜禽育種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核心區4960㎡,收集保存12個地方特色豬雞品種,自主構建了高達17個世代的地方雞種可持續基因挖掘資源群體,在建全球最大黃羽肉雞核心育種場和基因庫。實驗室麵向國家種業發展戰略,應對中美貿易戰和非洲豬瘟等新需求,開展畜禽種業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研究領域和方向包括豬雞重要經濟性狀遺傳的應用基礎研究、畜禽育種新技術研究、畜禽新品種(配套係)培育、營養支撐技術研究。實驗室圍繞畜禽種質資源挖掘、保護與創新利用和畜禽營養代謝機理及精準營養調控等科學問題,開展黃羽肉雞和生豬營養創新研究,形成係列科研成果,引領行業發展。

  二、熱帶亞熱帶果蔬加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該中心依托我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建設而成,於2015年獲批成立。中心目標為瞄準國際果蔬加工和食品安全的前沿,針對我國大宗熱帶亞熱帶水果、特色水果以及華南地區特色蔬菜等加工過程中存在的重大關鍵性、共性技術問題,對華南地區熱帶亞熱帶果蔬的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品質特性等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工工藝、工業化生產技術和食品安全問題等方麵開展係統研究。中心具備果蔬研發,果蔬中試加工相關固定資產達3000萬元以上,相關研發場地麵積20000㎡。近三年承擔國家和廣東省各級果蔬加工及保鮮方麵的課題30多項,獲廳級以上成果獎勵3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0項,發表論文60餘篇,研製開發產品10餘個。

  三、廣東廣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該園區是2001年獲批試點建設的首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之一,於2010年正式成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014年獲批“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範基地”,2019年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優秀園區”。園區占地約2000畝,是集科研試驗、成果轉化、示範推廣、技術培訓及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多功能農業現代化基地。園區主要針對華南地區農業生產中關鍵技術問題及相應產業鏈發展中的技術難題,圍繞五大產業即農作物新品種、生態農業生產新技術、安全高效生產資料、優質農產品加工、農業信息及培訓,開展農業科技創新與集成示範。建有各級各類資源(圃)庫,科學觀測試驗站,農業部原原種基地、品種改良分中心,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公共實驗室,保存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6萬餘份。

  四、國家種質廣州野生稻圃

  該圃依托我院水稻研究所建設而成,於1990年批準成為國家級種質資源圃。圃內設置普通野生稻、藥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和國外野生稻四個保存區,共保存野生稻資源5178份,包含來源於國內粵、瓊、湘、贛和閩等省的3種野生稻以及來源於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9個野生稻種。建圃以來,所有入圃資源得到持續安全保存,既豐富了保存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又為我國野生稻資源長期安全保存提供了可靠保障。該圃始終堅持保存與利用相結合,在安全保存的基礎上,對野生稻資源進行種質創新,培育出含野生稻血源的優質香稻新品係香絲苗126和一係列的新質源不育株係,育成了一批生產上應用的新品種,為水稻育種和種業發展、確保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國家種質廣州甘薯資源圃

  該圃依托我院作物研究所建設而成,於1990年批準成為國家級種質資源圃。擁有固定資源保存和研究用地26668㎡,固定資源保存實驗樓1400㎡,資源保存能力可達3500份以上。目前保存甘薯資源包括農家品種、育成品種(係)、國外引進品種以及近緣野生種等共有1900餘份,資源編目1380份,資源保存數量全國領先。在資源安全保存的基礎上,係統開展了甘薯資源的抗逆性和營養成分的分析鑒定,以及特異資源的精準鑒定與基因挖掘工作。近年來在示範、推廣種植利用本圃資源創新育成的新品種和其他甘薯資源,占廣東省甘薯種植麵積點55%以上;在南方薯區示範推廣,年均種植麵積近300多萬畝,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顯著。

  六、國家果樹種質廣州荔枝、香蕉資源圃

  該圃依托我院果樹研究所建設而成,於1989年批準成為國家種質資源圃,總占地麵積為101畝。

  荔枝圃現存從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雲南、四川、台灣等地收集到的荔枝資源600多份,其中選育品種39份、地方品種179份、野生荔枝資源28份、引進國外品種12份,其它種質344份,是全球荔枝遺傳多樣性涵蓋量最大、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基因庫,也是種質資源保存最多、最完整、最規範的種質圃。資源圃近10年向國內科研、生產單位或企業提供資源共享利用1000多份次,支撐荔枝產業發展的科研、生產、育種等工作;經篩選培育成的“仙進奉”“鳳山紅燈籠”“紅繡球”等品種已成為荔枝主推品種,連續多年列為農業農村部熱帶作物主導品種、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

  香蕉圃收集、保存有從泰國、索馬裏、荷蘭、墨西哥、越南、孟加拉、坦桑尼亞、西薩摩亞、菲律賓、澳大利亞、奧地利、洪都拉斯、以色列、巴西、巴布亞新幾內亞、世界香大蕉改良網絡等16個國家和組織以及國內香蕉種質共5個物種、355份香蕉資源。已選出適合我國栽培的廣粉1號、粉雜1號、南天黃等香蕉新品種,對產業結構調整和香蕉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對香蕉進行性狀鑒定評價後形成各種數據信息,供科研教學生產單位利用及作為市民、學生科普資源。

  七、國家土壤質量廣州觀測實驗站

  該實驗站依托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建設而成,於2019年入選第二批“國家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是國家啟動《農業長期性基礎性科技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實驗站試運行以來廣東省正式納入規劃的首個觀測實驗站。該實驗站位於廣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主要開展赤紅壤區域典型種植模式下土壤肥力演變、農業生態環境效應等長期定位監測工作,承擔了農業農村部糧田和菜田肥力效應、土壤理化性狀、生物性狀及田間生物群落等監測任務。目前已經連續運行11年,是闡明我國赤紅壤區土壤質量演變規律的重要野外科學觀測平台。

  “十四五”期間,我院將更加突出科技平台對自主創新的基礎支撐作用,對標一流平台標準,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重點實施重大創新平台培育創建工程、創新平台提質增效工程、種質資源圃(庫)高質量建設工程、科研試驗基地條件改善工程,構建結構合理、體係完整、優勢突出、特色鮮明、裝備先進、支撐力量、運轉高效、合作共享的上中下遊一體化貫通的全鏈科技創新平台條件體係。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