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川:核心種質育種理論引領中國優質稻發展
水稻是我國最大的口糧作物。數十年來,中國稻米產業曆經“吃得飽、吃得好、吃得香”三大飛躍,如今已全麵進入優質化發展的新階段。
8月19日,以“中國秈米 福澤世界”為主題的2022中國秈米產業論壇在廣東廣州舉行。會上,必威betways 水稻研究所研究員周少川帶來題為《中國優質秈稻工程》的報告,詳細介紹了“水稻核心種質育種理論”、優質秈稻培育進展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大米裏有大學問
數百億元效益背後的優質稻
水稻主要分粳米和秈米。2021年,我國稻米產量超2.1億噸,其中秈米占比超過60%。秈稻優質化是改革開發以來我國水稻產業的大勢所趨。
在必威betways 水稻研究所,周少川及其團隊已為培育優質秈稻潛心鑽研了數十年。
必威betways 水稻研究所研究員周少川
自1986年育成“青六矮1號”開始,到2021年育成“雙黃占”,三十多年來,周少川團隊不斷引進高產、抗逆、恢複、優質、美味等關鍵基因,鍛造出眾多“最牛”品種和育種材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黃華占”、“美香占2號”和優質恢複係“華占”及“五山絲苗”。
在中國南方,黃華占是優質稻、優質米的代名詞。
自21世紀初育成後,黃華占逐漸成長為我國最大的常規秈稻品種,2018至2020年連續3年位居全國秈稻推廣麵積第一名。目前,該品種在我國累計推廣麵積超1.65億畝,創造社會經濟效益超過420億元,還在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和莫桑比克實現大麵積產業化。
美香占2號連續三屆斬獲全國優質稻食味品質鑒評金獎,是廣東絲苗米的標準和對照品種。
據周少川介紹,美香占2號在培育時引進了中等直鏈澱粉基因,充分提升了稻米品質,解決了水稻早晚造品質差異大的難題。目前,該品種已成為廣東市場眾多稻米品牌如“太糧”“華潤五豐”“鄉意濃”的主要配方品種。
據統計,2019年、2020年美香占2號僅廣東省推廣麵積就達150萬畝和175萬畝,超過第二大品種一倍以上。在南方稻區,“美香占2號”累計種植麵積超2000萬畝,為農民增收32億元以上。
除了常規稻,周少川團隊的雜交稻育種也“碩果累累”。
在國家水稻數據中心查詢可知,截至2022年8月1日,以周少川為第一完成人育成的“華占”作為育種材料(恢複係)培育出雜交稻品種301個。更值得注意的是,以華占及其後代五山絲苗為恢複係的雜交稻中, “晶兩優華占”“晶兩優534”“隆兩優華占”三大組合自2018年起穩居雜交稻全國推廣麵積前三位。“華占”及“五山絲苗”堪稱“最牛恢複係”。
好品種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
據中國水稻研究所統計,周少川團隊以豐八占為起點的常恢兼用型核心種質至今已衍生320多個常規優質稻品種和1000個雜交稻組合,累計推廣麵積3.487億畝。
種大米也能“高大上”
“最牛”優質稻背後的育種理論
為何周少川團隊能培育出如此多的大品種、大材料?
“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科技進步發揮了巨大作用。”周少川表示,中國育種家利用全基因組選擇等現代生物技術,挖掘出大量優質、高產、抗病基因,為水稻品種培育提供了充足的“零件”基礎。
在總結前人育種的理論基礎上,周少川團隊開創性地提出並創建了“水稻核心種質育種理論”。
在周少川看來,育種的本質,便是在已有的矮稈、高產基礎上,不斷引入聚合抗病、恢複、優質、美味等有利基因,使培育出的後代朝著“理想基因係統”的目標前進,不斷地趨近於“突破性大品種”。
目前,周少川團隊已累計培育出11級核心種質,使所育成品種的區試產量從畝產390公斤到畝產450公斤到畝產510公斤,使品質從普通到優質、從優質3級、2級到優質1級、從沒有香味到具有香味,從不抗病到抗病,從不恢複到強恢複,實現了高產、優質、抗逆、恢複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