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明:向深遠海進發,圓耕海牧漁夢
2023年,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按下“加速鍵”,廣東省政協委員,必威betways (下稱“省農科院”)二級研究員、水產學科帶頭人曹俊明的行程也愈發忙碌。他的足跡從水產營養飼料領域拓展到水產育種、海洋牧場裝備研發等多個關鍵領域。在他多輪“牽線搭橋”下,中山大學,廣東海洋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所、珠江所,廣東省海洋漁業試驗中心等省內高校和科研機構協同發力,共同助力廣東水產養殖向深遠海進發。
曹俊明。受訪者供圖
回顧數十年的科研生涯,“向更難處攀登”時常被曹俊明掛在嘴邊。目前,他的履職聚焦農業科技領域。他認為,政協委員在履職過程中也能提升自身各方麵能力,兩者相輔相成。“今年,我將重點關注農業生物安全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建設兩方麵議題,希望從農業科技的小切口入手,為解決全局性問題尋找突破口,助力‘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他說。
為大規模深海養殖尋路
自上世紀70年代起,耕海牧漁的夢想就一直深植於我國水產科學家心中。半世紀來,設施化的海水養殖曆經土塘漁排、人工漁礁等多種形式迭代,在近幾年迎來以海上養殖平台、大型養殖工船等為代表的現代化海洋牧場。
曹俊明三十年來致力於優質水產飼料的研發。“飼料是養殖水產動物的能量來源,也是解決水產抗氧化應激的重要渠道。水產養殖過程中,通常70%的成本都投入到飼料中。”他說。
作為水產養殖走向深遠海的親曆者,曹俊明長期關注這一話題,此前也針對我省海洋漁業生物資源保護高效利用建言獻策。隨著廣東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的號角吹響,曹俊明的調研重點也從水產營養飼料領域發散到水產育種、海洋牧場裝備研發製造等垂直領域。
2023年1月,在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曹俊明提交《關於加快我省海洋牧場建設的提案》,提出加強現代海洋牧場人才培養與基礎理論研究、提升海洋牧場漁業資源養護和裝備研發能力、推進我省海洋牧場創建與開發利用三方麵建議。
“在千頭萬緒的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中,種業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麵。”曹俊明說。作為水產學科帶頭人,他先後在廣東海洋大學、省農科院積極參與石斑魚、南美白對蝦、熱帶海參等水產主要品種的新品種育種攻關,並開展飼料添加劑對海鱸、對蝦等水產動物的生長性能及消化係統影響的一係列實驗,為在南海高鹽、高溫環境中開展大規模深海養殖尋找解決方案。
而針對廣東傳統的近海養殖,曹俊明在2023年省兩會期間提交提案,為綠色高效解決水產養殖尾水治理的產業問題獻實策。他建議加大對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創新技術、新模式的研發力度和推廣應用,並積極聯合省內其他科研機構,希望合力推動廣東水產養殖綠色高質量發展。“以‘疏近利遠’的思路,進一步促進近海養殖綠色生態發展,同時幫助其向深遠海發展。”他說。
發揮專業能力和優勢獻實策
耕海牧漁,映照著五千年的古老農耕文明邁向海洋、走向深藍的奮鬥與理想。在曹俊明看來,廣東的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需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廣東有規模龐大的人口和發達的民營經濟,各類市場主體活躍。可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海洋牧場漁光一體、智能化等領域激發更多創新動能。”曹俊明說,“我們也關注到,在海洋牧場發展休閑觀光的趨勢方興未艾,廣東可在觀光、垂釣等業務基礎上更進一步,將海洋牧場發展為適合麵向大眾科普、宣教的平台,增強全社會對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認同度和參與度。”
如今,耕海牧漁的願景正在變為現實。數據顯示,中國人的餐桌上,大約八成的水產品來自養殖。在曹俊明看來,保障食品生產流程安全,讓消費者吃得安全,是農業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使命。這也是他今年履職建言的重點方向之一。他認為,結合本職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專業能力和優勢,是政協委員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的有效形式和途徑。
“廣東的食用農產品監測合格率多年保持很高水平,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隱患依然存在;而以紅火蟻為代表的外來入侵物種,正成為農業安全生產的威脅,該領域受到省農科院全院長期關注。”曹俊明說。今年,他將聚焦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範、農產品質量安全兩大領域開展工作,從農業科技的小切口入手,為解決全局性問題尋找突破口,助力“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
“我也將持續關注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話題。過程中,我們科研工作將本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原則,幫助海洋牧場設施解決台風等災害造成的減產等問題,並在積累經驗後實現更大發展。我期待在深調研基礎上,把問題摸透,寫出更多好提案。”曹俊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