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華: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編者按: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新形勢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既要保安全又要提品質,在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上下功夫,抓好兩個“三品一標”,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加強投入品管理,推進承諾達標合格證製度實施,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係。
今日起,南方+、南方農村報開設《農安訪談》欄目,聚焦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邀請農安資深人士,探尋農安經驗,解讀農安政策,研判農安形勢。
我國農業標準化發展走過哪些發展曆程,現狀如何?農業標準有著怎樣的發展趨勢?新形勢下,如何正確理解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係以及“三品一標”?《農安訪談》第一期邀請了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會長、必威betways 農業質量標準與監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富華為大家答疑解惑。
紮根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40年的王富華,長期從事農安教學、科研、監測等工作,先後榮獲農業農村部、湖北省及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二等19項獎勵,是我國農業標準化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和推動者,其主持製定的國家、行業、地方標準達86項。
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會長、必威betways 農業質量標準與監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富華
農業標準從快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
南方農村報:請您介紹一下農業標準化及其意義。
王富華:在我國《標準化法》中,標準是指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可以理解為通過標準化活動,按照規定程序經協商一致製定,為各種活動或其結果提供規則、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複使用的文件。農業標準與其他標準類型一樣,按發布機構可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也稱聯盟標準)和企業標準。按性質可分為——推薦性標準和強製性標準。
農業標準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和重要標誌,不斷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才能促進農業增效增收,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南方農村報:我國農業標準化的發展經曆了哪些階段?
王富華:農業標準化核心是“標準”,至關重要的是通過製修訂農業標準,建立完善農業標準體係。我國農業標準發展有兩個重要的轉折點。一是2000年農業農村部設立農業標準專項並製定了發展規劃,我國農業標準製修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7年,黨中央強調“沒有農業標準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食品安全保障。”此後國家又進一步擠進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專項工作,相關項目經費大幅增加,農業標準製修訂數量明顯增加。
二是我國農業標準體係建設已進入高質量穩步發展新階段。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標準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確指出“標準決定質量,有什麼樣的標準就會有什麼樣的質量,隻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這段時期,我國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標準體係建設,在健全完善農獸藥殘留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係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業投入品管理和執法類標準、農業資源保護利用類標準及農業產業發展中亟需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和規範標準的製定和修訂。
南方農村報:我國農業標準化發展到什麼程度?
王富華:農獸藥殘留是人們對於食品安全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當前農業國家標準中,《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全麵覆蓋我國批準使用的農藥品種和主要植物源性農產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基本覆蓋了我國常用獸藥品種和主要食品動物及組織。同時,配套製定了農藥殘留獸藥殘留檢測方法、屠宰畜禽檢疫規程等強製性標準。
除食品安全外,由國家標準委發布、農業農村部牽頭製定的農業國家標準(GB、GB/T)共計1415項,包括強製性國家標準161項,推薦性國家標準(代號GB/T)1254項。其中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1118項,包括強製性標準103項,推薦性標準1015項。
農業行業標準則更多。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村部累計製定農業行業標準7265項,現行有效標準總計5594項。
現行農業標準體係貫通了從農業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技術、產品質量、安全限量、檢測方法、包裝標識、貯藏運輸等方麵,農業生產管理全要素、多層次、全過程標準體係基本建立。
截至2021年,廣東共製修訂省級農業地方標準928項,涵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畜牧、水產、林業、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基礎管理等多個領域,基本實現了農產品的全覆蓋。
全產業鏈標準體係建設是發展方向
南方農村報:您覺得全產業鏈標準體係建設對一個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有哪些?
王富華:農業全產業鏈通常指由農資供應采購、產地環境和質量、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倉儲物流、農產品加工、品牌建立營銷、農產品銷售等多個環節組成的完整的產業鏈係統。
在促進產業發展方麵,一是全產業鏈標準體係建設能夠貫穿產業鏈起始一體化,對產業發展實時響應更新,有效促進產業升級,提高對其他產業和農戶收入的輻射帶動效應,尤其是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二是體係內先進的標準促進產業轉型和質量升級,使產品更加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並邁向中高端,其實用性又可保障產品前期、生產、供應、銷售、後期管理等一係列環節中都有標準可依。三是體係的科學性和係統性對產業以及生產形成質量硬約束,標準體係內的優質標準能淘汰落後產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實現產品“優質優價”的市場競爭環境,激發產業質量提升和轉型升級。
南方農村報: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係;《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也強調,要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也強調要推動建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係,請您談一談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係與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係的區別及其重要意義和作用。
王富華: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係是對農業全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是在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應現代農業發展所需,應標準體係改革之勢,所提出的一個全新的概念,是集農業生產全過程以及過程中相互關聯要素而形成的一套標準體係。它既係統又全麵,能對農業發展實時響應更新,促進農業產業化升級;同時它可以全麵分析農業標準化對象與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中相關要素的內在聯係,滿足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諸多功能要求,從而能提升農業治理效能,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還能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業生產、加工、服務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因此,加快建立和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係成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
南方農村報:“三品一標”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點工作。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開展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這被解釋為新的“三品一標”含義,請問標準化與傳統“三品一標”是怎樣的關係?
王富華:傳統“三品一標”是農產品“三品一標”,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具體包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農產品地理標誌,第二個時期包括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誌農產品和承諾達標合格農產品;新“三品一標”是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具體指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
新“三品一標”是對傳統“三品一標”的拓展和深化,傳統“三品一標”側重對生產經營主體、產地的認證及產品質量的嚴格把控,新“三品一標”更注重在具體生產過程進行布局、規劃,以標準化為大框架,通過製修訂和實施標準,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納入標準生產和標準管理的軌道,重點關注優良種質的創新攻關,加強提升產品品質,同時強化品牌意識,樹立產業鏈觀念,從而實現優質優價,更好地促進產業提檔升級、農民增收致富。新“三品一標”給的是路徑,是方法措施;傳統“三品一標”抓的是結果,是落地成效,二者互為動因、互相促進,新形勢下需要努力構建兩個“三品一標”協同發展新格局,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南方農村報:日前,廣東省發布《加快推進廣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將組織開展粵菜三大菜係預製菜全產業鏈標準體係建設試點工作,逐步製定完善預製菜從田頭到餐桌係列標準。請您深入介紹一下預製菜全產業鏈標準體係建設情況。
王富華:經我們團隊查詢統計,國內目前關於“預製菜”現行有效的相關標準共158項,其中國標12項、行標25項、地標3項,其餘均為團體標準或企業標準。
我們認為現階段預製菜全產業鏈標準體係的建設,主要是以圍繞提升預製菜品質、提高預製菜質量安全水平為目標,根據預製菜生產鏈從原料生產—產品加工—貯運銷售等環節的相互關係,分析預製菜生產過程中關鍵環節涉及的標準,構建預製菜標準體係,實施預製菜產業綜合標準化,提高預製菜在原料生產、產品加工、貯運銷售等環節的生產管理能力和質量安控製能力,提高終端產品的品質、保障質量安全,利於品牌認證,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預製菜產業的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院加工所、質標所和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協會聯合相關科研院校和企業經過前期的研究,將預製菜按成熟度、熟化方式和保藏條件等進行分類,主要分為預製淨菜、即烹預製菜、即熱預製菜、即食預製菜4大類,各大類又可按照產品類別、處理方式、食用方式等進一步劃分類別,我們根據此原則繪製了預製菜標準體係框架圖,並結合近期社會的重點關注問題,起草了《預製菜標準體係構建總則》《預製菜術語定義和分類》《發酵蔬菜安全衛生要求》《酸菜魚加工發酵芥菜質量標準》《酸菜魚發酵芥菜加工技術規程》《預製菜魚類原料安全衛生要求》《酸菜魚魚片質量標準》等首批共7項團體標準,擬初步構建一個酸菜魚全產業鏈的標準體係,定於今年5月16日舉行發布會。後續我們還將根據廣東特色和社會熱點,按照預製菜標準體係框架圖的結構,陸續推出不同批次的團體標準,以期構建較為完善的預製菜全產業鏈標準體係。